我国现在已然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电动车市场,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的公共充电桩保有量差不多是美国的8倍之多,且政策仍在不遗余力地补贴充电桩的建设运营,未来我国与美国和其他传统汽车行业发达国家的差距将会进一步扩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基建狂魔名不虚传

我国想要在2025年成为制造业的超级大国,新能源领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能源革命让我国在汽车制造业有了可以弯道超车,赶超传统汽车大国的可能。今年,我国电动汽车的销量占据了全球总量的一半以上。

而与此同时,美国等发达国家的脚步明显没有这么快,根据充电联盟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9月,全国充电桩保有量已经达到了111.5万,仅北京市就有54301根之多。横向比较,参考BNEF公布的最新数据,截至2019年6月25日,美国充电桩总量为60652根,仅仅比北京市的保有量略高一筹。预计到2040年,全球范围内的电动车销量会增长到5600万辆,充电基础设施将直接影响到电动车的使用体验和里程范围。因此,想要持续增加电动车的消费者,就必须在配套设施、电池续航等全产业链上进一步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领头企业的不懈努力

在美国,特斯拉和大众等头部企业都在致力于充电设备的建设当中,美国充电桩总量有望在2025年达到40万根,以解决电动车使用者的充电刚需。回到现在,充电难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全球各地的使用者,即使我国这样充电桩基数很大,仍然有司机会抱怨充电体验差。

充电桩本身就很不容易找到,有时候找到了桩却发现被燃油车占了车位,充电桩前期巨大的投入成本和较为单一的盈利模式也让很多运营商、开发商头痛,尽管国家在政策上一直在持续提供补贴,降低开发成本和消费者的使用成本,但仍然需要有能够突破格局的企业起到领头羊的作用,挖掘出更多元化的盈利模式和更有效的运营机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建桩求量更要保质

在充电桩行业发展初期,为了能够获得补贴,很多企业忽视掉了市场需求,将充电桩建设在了人烟稀少的位置,这导致了大批的废桩无人去用,白白浪费掉了成本,在经历了几年的发展后,现在的运营服务商会更加考虑到运营的效果上来。

在看到充电桩建设进入到了正轨后,不仅是国内传统行业的各大企业纷纷进入充电设施建设的领域,国外诸如英国石油、壳牌等能源巨头也行动了起来,在我国纷纷成立合资公司并开始了充电设备的设点布局。毕竟以我国的体量,真的在全国推广电动汽车,一个省份的市场就会轻松超过很多国家全国的国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充电设施领域随着各方资本的注入,挑战和竞争也会越来越激烈,对市场的洞察,对充电设施高效合理的建设运营,技术的不断升级换代,都将成为从众多企业中脱颖而出的关键因素。

图片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