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时起,“团队在做事,拿住,不要看币价”成为了圈内耳熟能详的梗,成为了站在山顶上吹风的铁头韭菜们相互调侃的经典台词,只是很多时候,后面会加上三个字“等归零”。

1、“只做事不拉盘”是怎样一种体验

到现在,熊市已经走过了一年半的时间,相信绝大多少还留在场内的朋友都有遭遇这一类项目。Token上所之初迅速走高,高点也就成为了这种币生命中永远的最高点。

币价下跌之初,社群里还有义愤填膺的投资者“开开骂”,到了后面,也就疲了,不爱说话了。时间再久一些,除了项目方偶尔会出来发一个项目进度,潜伏的“广告者”偶尔会群发个段子或广告,也就无人说话了。

项目方跑了吗?从偶尔发出的项目公告可以知道,项目方没跑,“还在做事”,但你无法知道到底还有几个人在“做事”,是真正地打磨产品、发展生态,还是是已经空壳,只是装作“在做事”。只是从币价看,已经彻底不干预了,跌了90%,还可以再跌90%。如天涯买过的某币,已经从接近20元跌到不足0.1元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里面很多项目,项目方都可能已经认为没有前途或者不想继续下去了,但卖币赚了那么多钱,声明在外,“跑路”对自己影响太大,所以就选择不管币价,慢慢地“做事”耗下去了是“最好选择”。等到牛市,普天同涨的时候,可能还可以上演“老币回春”的奇迹,再拉高收割一波。

而对于被深套的韭菜而言,不用说,又被流氓耍了。

2、“只拉盘不做事”又是怎样一种体验

去年以来,超级马里奥跳的剧情已经在多个币种上演过,阿普协议ARP、BHB、VDS等,都是先在一段时间内急涨,到一定阶段后开始跳水,以最直截了当的方式收尾,毫不含糊。

这里面很多项目,你找不到太多项目资料和团队信息,只知道它在拉盘。一开始,跟绝大多数币种一样,拉盘是引人注目的,但拉了3-5倍之后就不寻常了,十倍百倍就更不寻常了。当一个币涨了10多倍,或者涨了100倍,只要你还保持对币圈的关注,就很容易听到。尤其是在熊市,逆势而为,想不知道都难。

现在貌似有一个叫PGS的币种,已经连续涨了20多天了,翻了40多倍。很有可能就属于“只拉盘不做事”的币种。现在可能也已经到了开始出货的阶段,谁会成为最后的接盘侠呢,也许是“慈善家”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投资者(投机者)而言,拉盘总是好事,但只有很少的“先知先觉者”能够提前布局,与庄家分享拉盘的成果,而更多的人则成为了充钱“坐过山车”的“奉献者”。

3、被流氓耍多了,才知道“既做事又拉盘”的币才是好币

不少大佬说,现在应该到了熊市的末期。如江卓尔就说,要尽量在这几个月内把手里的用于定投的资金投完。当然,这只是他自己的观点,朋友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投资。

在币圈,折腾多了,就会发现不折腾的好处。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短线期货等短线博弈折腾一阵子,就会发现自己有时候赚了一些钱,后来又亏了,一段时间下来发现没有赚到啥钱,还不如长拿一些币种来得踏实。

“只做事不拉盘”属于耍流氓,“只拉盘不做事”同样耍流氓。坑踩多了,才知道那些“既做事又拉盘”的币种的好处。做事,指的是项目方实实在在地在打磨产品做事情;拉盘,指的是注重市值维护,币种能够维持较好的流动性,不会“放任不管”,把币价交给市场。

有些朋友认为,市值维护本来就是不对的,这不是操纵市场吗;或者,再来一句,你见过BTC和ETH做市值维护吗?这就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了,对于这种问题,天涯一般是这么理解的,都是来赚钱的,各抒己见就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BTC共识强大是因为他是币王,是一个最古老的、创始人消失、零预挖的币种;ETH和EOS共识强大,是因为创始人及团队技术实力过硬,已经获得了行业认可,可世界上又有几个V神和BM呢。而另一些热门项目,就拿BNB、HT、OKB等主流平台币来说,他们都应该是存在市值维护的。因此,其他的共识更弱的项目方就更需要市值维护了,毕竟,在通证分配的时候多少项目方和基金会都分了不少份额呢,你不维护,就只有共识破裂的份了。

长期来看,那些“既做事又拉盘”的项目收益率可能不会是最高的,但一定是最稳、最省心、性价比最高的。如果心心念念的牛市真的就要开始启动了,你应该知道该做什么。

本文摘自力场作者天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