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力场侠分享了梁宁老师增长思维的一节课程:设计增强回路和调节回路。他提了有个要求,写一篇学习笔记,否则不再分享课程的其他内容。正好,今天有小伙伴问关于写作的问题,那我就以写作为例来写一篇学习笔记,算是完成力场侠老师的作业吧。

估计这样的问题很多小伙伴都遇到过,写作一段时间之后感觉不到进步,或者干脆就坚持不下去。

我们试着用梁宁的设计模式理论来分析一下。

首先我们要明白这里设计模式要表达的含义是什么。它是指当我们很难长时间坚持去做一件事的时候,要依靠一个稳定的可以持续进行的模式来驱动。如果仅仅靠初始的动力和意志力则很难取得成功。

因为人长时间的付出一定会遇到很多困难和阻力,会将初始的动力和意志力慢慢耗尽。没有持续的动力来驱动,行动就不可能持续多久。

梁宁认为驱动一个模式运行的因素包括四条连接:因果链、增强回路、调节回路、滞后反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怎么理解呢?

拿写作来说,因果链其实很好理解。就是原因,结果。因为长期坚持去写,就能写出好文章,就可以得到高的收益,能够提高自我成就感,所以就想去写。

那么增强回路呢?受写出好文章的高收益和成就感所诱惑,于是写出了好文章,得到了比以往高很多的LC,增强了自我成就感,而且得到了很多小伙伴的夸奖和赞赏;于是有了更多动力去写出更好的文章,这样这个正向的循环得以持续地转下去。

这里面,初始的动力是好文章能够带来收益和成就感的诱惑,它驱使的行动是写出好文章,产生的正向反馈是获得更多LC, 成就感以及其他小伙伴的积极反馈,这种正向反馈又成为了更加强大的动力(增强回路的关键就是有持续的更强的动力),驱使下一轮更积极的行动:写出更多更好的文章。增强回路的主要作用是通过不断补充动力让循环运行的过程中有足够的能量,这就是增强回路的运行原理。

再来看调节回路:大家都知道在写作的过程中,不可能像上面说的那么容易,真实的情况常常是写几篇之后就找不到主题,没有素材,更没有自己的核心观点,对他人的价值就更别提了。总之困难多多,阻力重重,坚持不下去是常态。调节回路实际上就是指做这件事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阻力,在增强回路进行的过程中不断扯后腿,让这个正向循环进行不下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说增强回路是不断获得能量补充,让系统的动能越来越高,让循环不至于因为能量耗尽而停止。那调节回路就是让系统的动能不断地降低,而且调节回路永远存在。

扯后腿的不止是调节回路,还有滞后反馈。

在力场写作这件事,最理想的状态是每写出一篇文章就能有大量LC进账,点赞和好评不断,

影响力也不断上升,让自己能感觉到明显的成就感。然而现实却是用杀光脑细胞花了几个小时写出一篇文章常常无人问津,点赞和评论寥寥无几,得到的LC也少得可怜。成就感嘛常常变成了失落感。因为写作并非一件可以能够短时间得到即时回报的事,相反它需要的时间和付出可能会超出想象很多。

因此,对于写作这样一件难度比较大的事来讲,就不能仅仅依靠初始的动力,以及不停动用意志力来做长期的坚持,这样往往会以失败告终。 因为这些动力和意志力总有用完的那一天,而这些宝贵的心理能量是你的核心资源,一旦耗尽,就没有再产生持续行动的可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怎么办呢?

我们需要设计一个可以持续运行的模式,来为自己不断地提供动力,时时补充心理能量来增强系统的动能。

由于写作是一件由其需要不断的反馈来补充心理能量才能坚持下来的事情, 我认为用太强烈和暴力的方法都容易产生挫折感,建议用微习惯的方法来设计模式应该会产生比较好的效果。

微习惯,顾名思义是指从最小(可以理解为做一件事的最小单元)的目标开始制定计划,让自己养成习惯。比如在力场写作的最小单元就是每篇文章200个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来看如何用微习惯来设计你的持续写作计划:

1. 挖掘微习惯的价值:可以想想写作习惯养成之后会为自己带来什么样的好处,比如输出倒逼输入的原因,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可能因此而增强,自我成就感增强,为他人树立榜样,甚至有可能影响到他人产生更大的价值,也让自己更有价值感。。。你还可以用具体的画面来想象自己改变之后的模样,比如思维清晰,谈吐自如,受人敬仰;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纯粹以赚取LC来作为坚持的价值,是很难长期持续下去的。因为赚取LC是一个无法控制的因素,所以没法保证确定的动力;另外因为物质的激励是有边际效应的,当LC增加到一定程度,它对你内心体验带来的价值就会慢慢衰减,难以再激励你持续的坚持下去。因此我们在挖掘微习惯的价值时尽量不要以纯粹的赚取LC来为其赋予价值,而是要尽量去寻找他能够为你的内心带来哪些满足。

2. 确定目标:那么就用力场的最小单元作为自己的目标,也就是每篇文章200个字的原创,为了把难度降到最低,你还可以从读书笔记开始,先不管文笔,逻辑这些要求。对于绝大多数想要写作的人来说,200个字都是很简单的一件事,确定最小单元的目标是为了让自己感知不到做这件事的难度,消除一切心理负担,减小启动时的阻力。一般来讲,只要动笔了,大概率是会超过200字的。但是如果你的目标是1000字,那么很可能启动的时候就会产生为难情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 制定计划:将你要长期写作的计划分成几个阶段,比如启动阶段(可以设为一个月), 稳定阶段,提高阶段等等,每个阶段逐渐提高目标的难度。比如启动阶段每周4篇文章,每篇200字,这样就OK,不再增加任何其他要求。稳定阶段,可以增加到每周5篇,每篇500个字,如果能够承受,可以对写作的内容,思考的深度提一些要求,比如每篇要提炼一个自己的观点。到提高阶段可能已经进行了几个月,那么就可以考虑增加写作的深度了,频率和字数到是其次。要提高写作的深度,那就涉及到增加输入,至于怎么有效的输入和学习,由于篇幅的限制,我们今天不讲。

4. 记录执行情况:在按照计划行动的时候,要设计一个方便记录的模板,比如手机备忘录,EXCEL表格等。尽量列出因为写作为自己带来的每一点变化,包括各种感受,心情,思维,思考能力,认知,以及其他能力等。要让自己看到每天的完成情况,比前一天的进步情况,以及总体的情况,用一种显性化的方式让自己感受到坚持一段时间取得的成果,最好还能对当天的执行情况进行一个简单的自我评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 奖励反馈机制:在力场写作的反馈主要来自这几方面:LC的奖励,他人的点赞和好评,自我成就感的提升。

LC的奖励我们不作为重点来讲,但是你可以记录每天的收益情况,看看有没有逐渐增加。

自我成就感可能会来源于两种情况,一是写作能力提升,以及影响力等提升带来的成就感,但是这个因素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可以将其改变为观察每天有没有进步这个因素来衡量。另外一个方面是每写出一篇文章之后的自我反应, 去感受一下自己的内心有没有产生愉悦感和满足感。因为在记录这一步已经对每天的完成情况,以及各方面的进步和自我感受进行显性化呈现,你应该能够明显地体验到自我进步和自我满足感。

他人的反馈这一方面我们也可以进行一些设计,首先要明确一点,在初期你的文章还没有对他人产生明显的价值时,不要太奢望他人的积极反馈。你要做的是找到一些方法去为他人付出,比如花时间阅读他人的文章,为别人点赞,并用心写评论。另外还有一个方法是寻找一批有同样需求的伙伴,大家相互评论,你甚至可以组织几个有同样的需求的人。前提是要找到真正用心写文章,需要相互反馈的人,而不是仅仅互赞的人。 实在有难度,你还可以借用一些自治组织的力量,比如日更营。当你给别人用心评论之后,可以在组织里艾特对方,告诉他你对他的文章的看法,同样希望他能去评论你的文章。一般来讲,只要你够真诚一定能够得到他人的支持的,因为人类共同的心理诉求:有人看见自己,欣赏自己,接纳自己,这样的需求你有,他人也有。 这样做最忌讳的是直接把文章发到群里,让大家去支持自己。自己没有付出之前,不要对别人提要求。

反馈机制还有一个可以设计的点是自我激励:可以分阶段对自己的成绩进行奖励,比如坚持一个月去看一场电影,两个月去吃一顿大餐,三个月去旅游一次。要强调的是奖励是自己内心真正想要的,而且当自己做到的时候,一定要兑现自己的承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用微习惯的方法设计写作的运作模式,到底能不能发挥四个连接因素的积极作用?

在因果链这一个环节,我们充分挖掘了写作的价值,为自己带来能力的提高,影响力的提升等长期价值,对想要通过写作改变自己的作者来说,这些需求是一定存在的,所以这个初始动力是有效的,驱动最初写作的行动也是可行的。

微习惯对模式设计最主要的效果体现在对增强回路,调节回路和滞后反馈的改善方面。因为微习惯降低了目标和启动难度,也降低了对自己的期待,因此初始行动和坚持下来的概率增加了。而每一次行动超过设定目标基本上是确定的,所以每次写作都能产生超额完成任务的满足感和愉悦感,如果某天超常发挥,大大超出了目标,那么带来的成就感就更大。同时,模式中设计的他人反馈和自我激励机制,只要能够按照计划执行,就能产生持续的积极反馈。降低难度和对自己过高的期望,就减小了持续写作带来的阻力,抵消了调节回路的部分影响。反馈和激励机制又消减了滞后反馈的部分负面作用。同时这些积极的反馈,超出目标的良好感受,以及可以自我观测到的进步又不断地为自己补充心理能量,来驱动自己继续写出更好的文章。这个正向循环就有了持续进行下去的可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仅仅是写作,任何一件需要长期付出和坚持的事,一时的热情或者意志力,以及刚开局时的资源,都不能保证你支撑下去,获得成功。

唯一可以依靠的,就是设计一个模式,带你进入一个稳定的系统中,让你的核心资源通过增强回路,持续地获得补充,让能量能够持续传递下去。

本文摘自力场作者雪儿小姐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