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给个答案:肯定有,而且这种能力持续终生都会有!

有一位非常细心而执著的ASD爸爸以《每天都是新的,每天都有新希望!》为主题,在微信群激动的分享了这样一段话。

昨天晚上带儿子小A出去玩回来,在楼梯间遇到邻居遛狗,9岁的表哥调皮,对着狗学“汪汪”叫,引得一只可爱的大金毛犬也叫,小A见状,觉得好玩,也跟表哥一起学狗叫,一时间,电梯间狗声鼎沸,非常热闹。。。

这是一次自主的因兴趣而发的模仿和“捣蛋”行为,让我看到小A逐步萌发而成长的男孩意识,加入游戏的意识,非常开心,仅此记录,以做备查,唯可惜没来得及手机拍下来,分享给大家。

首先确实在为这个爸爸点个大大……大赞!为他的细心、信心和分享之心!

这确实是一个典型的自主社交行为,是一个由环境引发的自主社交行为,也是ASD最缺乏的社交行为。

社交障碍是ASD人士的核心症状,通过大量训练,ASD儿童完全可以具备一定的社交能力,但更多的是被动社交,即问答式、结构式和简单情绪参与的社交行为,而对于发起、维持、高级情绪介入的社交行为往往难以教授,也是ASD人士长久的短板。

ASD人士可以有主动社交行为吗,以上例子告诉我们,肯定能!

重要的是,如何获得主动社交技能?有哪些关键因素?

其实任何行为(当然包括社交行为)都是由这几个因素引发而产生的:

(1)触发因素(诱发因素)(环境因素,A因素)

(2)先备技能(前期大量的技能积累)(A0因素)(我把动机也放在此因素里面)

(3)后效体验(一个行为后,带来个体内心的良好体验)(C因素)

有了以上因素后,行为(B)则会产生或保持,可以有以下公式:

A+A0+C——B

这个公式告诉我们,要产生自主社交行为,需要加强三个因素:

一是环境因素,即多制造与孩子能力、兴趣相关的情景,或者帮助孩子找到此类情境,也是基于这个观念,我们鼓励家长带孩子出去,让孩子参加同伴活动,少限制、少用语言“教”、少批评。

二是长期有针对性和专业的训练,这是先备技能的“贮备金”,这些贮备金既要依靠机构,更要依靠家庭获得,后者更重要,所以要坚持一致性、支持性的训练。这个因素也告诉我们很多家长,不能抱有所谓的“任其自然”的发展,这是一种惰性或不负责任的理念。先备技能,就是孩子具备了做这个行为的能力,只是不一定能产生这个行为,因为还需要有动机和环境因素介入,但这几个因素是相互相成的,量变就会引起质变,机会肯定只有给有准备的人。

三是后效的体验,一旦具备以上两种因素,我们希望的行为(能力)就更可能出现,一旦出现,这种成功的体验就是保持、加强这种好行为的最好后效体验,那么,以后他学习、尝试、再次出现这种好行为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最重要的是会出现更多的“泛化”,良好的体验,使其更有信心、更有动机,更能把之前所学的东西(之前的训练技能)用到生活和学习中去,这就是典型的自主(学习)行为。

请大家再几个微信截屏,好好体验其中的“自主”的含义,以及ABC之间的关系,然后再看几遍以上文字,也许您能为自己孩子的社交和学习创造更好的环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您因学习而变,孩子因您而变!一起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