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家级非遗云锦木机妆花手工织造技艺传承人——周双喜

人物简介

周双喜,江苏南京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南京云锦木机妆花手工织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中国织锦工艺大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江苏省非物质遗产传承人,优秀民间艺术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京云锦、四川蜀锦、苏州宋锦并称“中国三大名锦”,居首的云锦,在元、明、清三朝都是皇家御用品贡品。

周双喜与云锦

周双喜以前不是学纺织的,而是学煤炭工业的,1973年毕业后被分到了南京云锦研究所。刚去的时候不是很想做这行,但后来在学习中学出了兴趣,一做就是45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5年的时间里,周双喜参与研究并成功复制了1958年出土于定陵的“孔雀羽妆花纱龙袍料”、“定陵明皇帝妆花五枚缎龙袍”等多件云锦珍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孔雀羽妆花纱龙袍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定陵出土万历皇帝龙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复制文物这活儿,他整整干了5年。现在这件明黄色的龙袍保存在定陵,并荣获第六届江苏省轻工优秀新品奖和2002年“华艺杯”铜奖;罗地妆花大龙获江苏省技艺成就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京云锦研究所复制的明定陵出土服饰文物

从学徒到现在的国家级传承人,周双喜为此付出了努力,他经常早上五六点钟就进了机房,一织就是十几个小时。现在他已经64岁了,仍然经常参与云锦的设计织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在的问题是,很多年轻人都耐不住性子来学习。”说到传承的问题,周双喜也非常着急。他说,自己是从老师傅那里学习的,云锦技术本来就是师徒相传,但是到了现在,想找一个能够传承下去的徒弟很不容易。

这些年,自己也曾经带过不少徒弟,可是很多人都耐不住寂寞,吃不得苦,半途而废了,非常可惜。织锦工艺的传承,需要耐得住性子,没有捷径可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真没想到自己会成为大师,唯一的捷径是这么多年就做这一件事情,最起码我能把这个道理说懂,就是这样。几十年坚持下来也是非常不容易的。一辈子做一件事,做什么都是大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云锦的生命力在于变化,但推陈出新一定要“守住云锦的根本”。传承,要保留传统的精华;创新,要深入到云锦里面,了解它的文化内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双喜一直强调,“南京云锦有其文化内涵,越是传统的东西,越有生命力。一定要在传统的工艺学好、学精的基础上创新,这样织造出来的作品才能获得大众的喜爱,才能更有市场。”

他经常到学校为学生们讲解云锦的特色及其织造技艺;哪里有展览也会积极参加,让更多观众认识到大花楼木织机的魅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花楼木织机部件图

大花楼木织机高4米、长5.6米、宽1.4米,共由1924个部件构成,极为精细巧妙。织造需要两位师傅共同协作完成,织机上方的师傅为拽花工,控制云锦图案;下方的师傅为织手,控制云锦颜色,两位师傅密切配合,每天工作8小时,也只能织出5至6厘米长的云锦,故有“寸锦寸金”之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品欣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织金寿字龙云肩通袖龙栏妆花缎衬褶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万寿中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万历织金寿字龙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