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开始啃读《院士思维》,讲述了我们国家最顶尖的262院士的科学思维方式,他们可都是人精中的人精,随便拉一位在国际上上都能叱咤风云的那种。

虽然才读了2.5位院士的故事,但思考问题的方式已经刻意去“换种思维”了。比如我们每天每个人都要面对的事情——上班工作,通常我们会下意识地下结论,工作就是为了赚钱。但是,如果工作不是为了赚钱,抱有这种老子不是为了赚钱的心态去上班,想想那应该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儿。

《我的前半生》我就记住了袁泉说过的一句话,“这个世界,就是你越想得到什么越得不到什么”,我想赚钱肯定也是一样的,越不想赚钱最后反而赚了钱,就像悔创阿里的马云说自己不爱钱一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为啥呢?心态。

一提起上班,我们往往有一种苦大仇深的感觉,在一家公司呆的越久,上班寻租就越多(寻租≈偷懒),越不会积极地工作,每天上班的目的就是为了下班。

如果我的上班不是为了赚钱,随便图个啥吧,比如看同事出丑,目睹老板怎么一个一个电话运筹帷幄地拿下客户,看写字楼的“蚂蚁们”如何辛苦地疲倦地跑来跑去……这样的心态,你就仿佛拥有了上帝视角一样,就像刷抖音、玩游戏的那种视角,这样慢慢观察,总会有那么一刻会有一种“好好工作”的冲动感袭来,此时 此刻再投入工作中,不用想工作效率也是耿耿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想不通的时候,就换个角度,换个角度看问题,这个世界更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