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季羡林,大家肯定不会陌生,他被誉为“国学大师”、“学界泰斗”,不仅精通英语、德语等12门语言,还因此翻译了大量作品。他的学术研究领域极广,包括梵学、佛学、中国文学、比较文学等8个领域。散文随笔也是季羡林的一大写作特色,他的很多文章还被收入了我们的教科书。

1911年,季羡林出生于山东省聊城市。还在小学时,他便利用课余时间学习英语。高中时期,又开始学习德语,这也为他之后留学德国奠定了基础吧。1930年,季羡林毕业于济南高级中学,也就是在这一年,他开始翻译屠格涅夫的一些作品,并且先后发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中毕业后,季羡林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主修德文。1935年,季羡林作为清华大学与德国的交换生进入哥廷根大学学习,短短3年时间,他学习了梵文、阿拉伯文、俄文等多种语言,充分显现了他的语言学习天赋。1941年,季羡林从哥廷根大学毕业。

1945年,季羡林在二战结束后立刻辗转回到了祖国,经陈寅恪推荐,他被聘为北京大学教授,创立了东方语言文学系,之后着重研究佛教以及中印文化史。1990年,季羡林任中国亚非学会会长。2006年,季羡林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2009年7月11日,季羡林逝世,享年98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季羡林在留学德国期间,曾与一位会打字的伊姆加德小姐产生了感情,但经过内心的矛盾与纠结,他决定放弃这段感情,回到了中国。在长篇回忆录《留德十年》中,季羡林首次披露了这段感情。让我们意想不到的是,这位伊姆加德小姐在季羡林离开后竟然终身未嫁,伴着一台打字机,一等就是60年。这样的坚守,使这段无疾而终的感情多了几分浪漫的色彩,在今天也让人感动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促使季羡林放弃这段感情的,就是他当时远在中国的妻子和儿女。季羡林与妻子彭德华是那个年代的包办婚姻,两人没有真正的爱情,而且还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姐弟恋”,彭德华比季羡林大了整整4岁。两人于1929年结婚,婚后育有一子一女,他们后来的情况怎么样呢?

一、女儿

季羡林的女儿名叫季婉如,1933年出生于山东济南,后来毕业于天津大学。她是核工业部的高级工程师,但是1992年罹患癌症不幸去世,只活了59岁。

在季婉如生病住院期间,季羡林只去看过一次,包括女儿、婶母、妻子三人在内,他们的葬礼季羡林都没有参加,只是分别写了散文作为纪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儿子

季羡林的儿子名叫季承,1935年出生于山东济南,1955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季承与父亲的关系并不和睦,曾经13年未见,季羡林去世之后,季承还因为遗产纷争问题,和北京大学闹上了法庭,不过最终以败诉收场,还承担了高达54万元的诉讼费。

季承与季羡林这对父子,着实算不上传统意义上的父慈子孝,他们之间的一系列矛盾,也体现出了这个学者家庭令人唏嘘的悲欢离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季承曾说,他和姐姐季婉如都没有感受过父爱。年季羡林考入清华大学赴德交换研究生班时,季承只有三个月大,姐姐季婉如只有两岁。此后季羡林在德国哥廷根大学深造11年后才回到国内,季承和姐姐的童年里完全都没有父亲的角色。

而季羡林在德国时期,也并不惦念自己在国内的一双儿女,这也加深了父子、父女之间的距离感。即使后来季羡林回国,把儿女接到了北京上学、工作,但他们之间的感觉还是比较生分,一点也不亲近。所以很多人说季羡林只适合做学术研究,并不适合结婚过家庭生活。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