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恺先生是一个老杭州,主营茶叶生意。他非常喜欢中式建筑,喜欢白墙黑瓦,喜欢上有天、下有地的居住环境。而这样的房子,在杭州正渐渐消失…

刘志梅老师是德清人,早年在杭州工作,退休后回到德清定居。

几年前,高恺和刘老师两位家人因为蓝城观云小镇相识,并成为了邻居。虽然房子还未正式交付,但是他们已经成为了好朋友。

在旁人看来,在房子交付前,他们便交付了生活和这份浓浓的邻里情。

院子是首歌 | 60后的他们,享受和留恋的不过是人间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院子是首歌 | 60后的他们,享受和留恋的不过是人间味

本期嘉宾 | 蓝城观云小镇一期业主 高恺、刘志梅

院子·初见

高恺回忆和刘老师的初见,那时刘老师像一道风景一样,自带气场,小镇的很多家人都喜欢她。他俩因为观云小镇结缘,志趣相投,成为非常要好的朋友。

为什么选择蓝城观云小镇呢?刘老师从小在德清长大,说是一种乡愁也好、家乡的情怀也好,都促使着她去买这里的房子。

而观云小镇也值得,站在生活馆向远处眺望,视野开阔,既能看到县城城市,又能看到自然风光。生活在这里的人感受不到一丝压迫感,全身心满满的都是舒畅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人特别讲究风水,其实之中也有几分科学道理。一个山水怀抱、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的环境,当然令人心旷神怡 。

很多老杭州人小时候住的也是这样的院子。明清风格、外头一个墙门,里面住了好多户人家。院子中有一个天井,每户人家的日常用水都从这个天井里汲取。光阴也许会模糊院子的样子,但是心底会永远惦记着 那份情怀 。

远亲不如近邻

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审美捣鼓院子。刘老师去掉了院子里原有的草坪,做了一个水池,里面放了自己精心挑选的鹅卵石。北面种了一棵樱花树 ,还种了凤仙花和鸡冠花。这就是她喜欢的院子该有的样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恺则没有给院子做比较大的改动,只是让人多种了点竹子。苏东坡先生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小小的改动,也让院子里惬意了不少。

远亲不如近邻是一句耳熟能详的话,在大城市中,却是“失传已久”。邻居住对面而不相识是常态,更别说互帮互助成为伙伴。

在观云小镇却不是这样。刘老师在打扫卫生时,会有邻居主动借扫帚。还有邻居好几家人在一起做南瓜团子,大家和和气气、谈天说地,羡煞旁人。刘老师十分留恋淳朴的乡民风,大家经常互相串门,人多了,住的屋子 才有人味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们相信,以后观云小镇这儿的邻里关系,肯定也会像小时候的那样,互帮互助,成为很好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