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网络环境下,追星女孩通常位于“网络食物链底端”:由于偶像效应引起的线上线下花痴行为和少部分人为了偶像所做出的过激行为,通常被打上“脑残”等带有贬义标签。

由于这样的偏见所在,网民的狂欢下事实上是对明星本人与粉丝的一种网络暴力行为。拿蔡徐坤举例,由于与NBA的合作引起大量网民的不满,参加大型选秀节目《偶像练习生》之前录制的自我介绍视频中“唱、跳、rap、打篮球”等词句被大量网民转载嘲笑、甚至运用AI换脸技术将其制作成恶搞视频。在这过程中呢,对于明星粉丝自发的维护行为,网友选择将其作为跳板,进一步打击蔡徐坤的形象。进而粉丝便陷入了“反驳不行,不反驳也不行”的进退两难的地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互联网时代下,追星女孩的行为被四面八方关注,并且被无限放大。不可否认的是,互联网追星确实存在着其畸形所在。有时候身处一个群体中,难免会被片面的真相所蒙蔽而拒绝听取对方的建议,这就是所谓“撕逼”不会停止的原因。群体化的效应放大了厌恶,法不责众的心理和网络的匿名环境更是驱使了键盘侠、造谣、喷脏的藤蔓生长。饭圈的畸形有很多,饭圈的改变也确实有很长一段路该走。

但是我们不能不说,这不能代表所有人的行为和思想,通过单纯标签化来划分一个群体的行为无疑是对群体本身的不公平。

值得注意的是,所谓的饭圈追星的一套也被用到了官媒身上。微博开辟了“新时代”板块,聚集起来一群热爱祖国的“自来水”,无疑是传播正能量的好方法。《人民日报》号召的转发活动,也给话题本身带来巨大的关注度。而这些都或多或少借鉴了饭圈术语与饭圈方法,可见饭圈行为本身并不是错误的,我们要做的应该是跳出局限在一个小角落的粉圈思维,人的思维应该是思辨的、全面的、发展的,只有把粉丝的力量转变成有思想的力量才能把追星变成正确有意义的行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追星女孩常说偶像是自己的榜样和引导,追星女孩中也不乏充满爱与热情的反馈。喜欢一个人是美好又幸运的,我们又怎么忍心破坏这一份美好的感情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