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雕技法需要创新和突破,不能拘泥于传统,一直“吃老本”。一些大胆前卫的玉雕师早已开始在玉雕技法上下功夫,尝试寻找适合当下玉器发展的新技法。

玉雕新技法,绝非说说就可以,需要不断摸索尝试,一开始可能就是几十年,功底、耐心、恒心,缺一不可。玉雕师李连成,经过不断尝试琢磨之后,在玉雕技法上有新的心得和突破,俏色拱地浮雕是李连成通过实际雕刻运用推敲出来的雕刻技法,本期捎上他的紫袍玉作品《九龙图》,与大家一起分享探讨。

陈容《九龙图》局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连成《九龙图》创作过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紫袍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三、四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五、六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七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八、九龙,整体依陈容《九龙图》设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粗雕,九龙形态各异,初具雏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龙从岩石中跃出,第二龙回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三龙从岩石跃起,第四龙持龙珠,绕身护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五、六龙为一组老少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七龙嬉戏遨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八龙翱翔天空,地九龙附身于岩石上,回望卷首

作品整体精雕完成,线条优美,九龙各具神态,神形兼备

成品欣赏

(建议横屏观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品采用俏色拱地浮雕技法,依陈容《九龙图》雕刻。

开卷之龙,刚刚从岩穴中飞跃而出,头尾毕露,作为手卷的序曲。

第二龙仅露头尾,而回眸望向首条龙。

第三龙从岩石上跃起,张牙舞爪,神态凌厉。

第四龙手持龙珠,绕身保护。

地五、六龙一组老龙与小龙,老龙头秃牙稀,龙角已脱落,注视着小龙。

第七条龙在海中嬉戏遨游。

第八龙穿过云雾翱翔天空。

第九条龙,则俯身于岩石之上,回望卷首。

细节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紫袍玉俏色雕刻《九龙图》

——俏色拱地浮雕开创传统浮雕新举措

所谓俏色拱地浮雕是指:为凸显艺术效果,利用玉石材料两种或两种以上原有颜色层,将按照传统浮雕技法应该保留凸起的部分去掉露出地色,虽然去掉部分实际是产生凹陷,但是通过周边颜色的衬托能够产生凸起或者立体的视觉效果的浮雕方法。这种俏色拱地浮雕技法是李连成通过实际雕刻运用推敲出来的卓为有效的新的雕刻技法,今天就将这种俏色拱地浮雕技法的产生,论证,分享给玉石雕刻界的同仁。

创新这种雕刻技法得益于李连成的紫袍玉俏色雕刻作品《九龙图》。《九龙图》原画作是南宋画家陈容(号所翁)的代表作之一,现藏于美国波士顿博物馆,是中国画龙作品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李连成仰慕所翁九龙图已久,一直以来想用玉石雕刻一幅所翁的九龙图,苦于没有找到合适的玉石材料。2018年得益于贵州工艺美术大师曾亮赠送紫袍玉原石一块,拿到紫袍玉原石,李连成被紫袍玉的颜色层带分布和细腻富有韧性的质地深深吸引,大胆设想出采用紫袍玉俏色雕刻《九龙图》。

选定材料后,先是论证材料与题材是否契合。《九龙图》原画是水墨晕染的写意画,经分析与原画对比,紫袍玉的玉带色层恰好是九龙图纸张的颜色,深紫色带层恰好表现墨色,材料选择与题材完全契合。接下来就是论证推敲如何用俏色浮雕的雕刻技法表现原作水墨晕染与画面层次的处理。李连成将五米多长的《九龙图》原作的扫描缩小版贴于工作室墙上,白天仔细观察原画的每一个细节,在纸上无数次临摹演绎;晚上在脑海里想象雕刻处理的效果,论证处理方法的可行性。总是一个问题摆在面前:用传统的浮雕雕刻技法能够解决大部分的俏色效果,但山石,飞涧,波浪,漩涡如果用传统浮雕处理办法来表现就失去了原作的笔墨效果。经过三个月的临摹论证,李连成终于敲定:大胆改革传统的浮雕表现技法,追求与原作笔墨一致的艺术效果——俏色拱地浮雕这个概念应运而生。

在接下来的实际雕刻运用中,俏色拱地的处理方法得到了验证。在雕刻山石的时候,原画作山石的皴擦技法运用俏色拱地浮雕完全得以表现,把按照传统浮雕方法需要保留凸起的山石参照原画作保留山石的框架线,山石的主体部分按照原画作的皴擦技法部分留色部分露出地色。这个做法就是把紫袍玉的玉带层当成纸,把深紫色层当成墨,就像在纸上调墨色一样一点点皴擦雕刻琢磨。处理飞涧的时候也是,传统浮雕的技法是把表现水流飞涧的部分留起来,凸起来,运用俏色拱地浮雕技法把水流飞涧的轮廓线保留,大部分的去掉露出地色层,就跟原画作一样,几条线留白但表现的是水流飞涧。遇到汹涌的波浪,龙的身体部分淹没于波浪之中,原画作波浪大部分是留白色,只有波浪的走势线。依然是运用俏色拱地技法留下波浪走势线,露出地色层来表现波浪。龙身部分依然是浮雕,淹没龙身的波浪却挖空露出地色,这种做法似乎违反了传统浮雕的表现技法,但是给我们的视觉效果不仅仅是符合原画作笔墨效果,而是一种实际的凸起立体效果。漩涡的部分相对顺理成章,只需要按照原画作笔墨表现。运用俏色拱地浮雕技法使最终的效果跟原画作笔墨勾画效果达到一致,是俏色拱地浮雕技法的突出成效。

纵观《九龙图》雕刻完成的总体效果,是浮雕但又不是传统浮雕,运用紫袍玉两个颜色层的俏色表现,运用俏色拱地浮雕的技法丝毫没有违和感。最终的视觉效果与原画作水墨晕染,线条勾画效果最大的相似契合,而且更加灵动立体。

俏色拱地浮雕是李连成运用紫袍玉雕刻《九龙图》一项新的突破,是开创传统浮雕的新举措。

对这套作品,你怎么看

路过要留痕

欢迎在下方分享交流

——名家简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连成,1978年生于河北省唐山市迁西县,做玉雕源于家承跟个人爱好,2005年创办宝运开玉雕工作室,2013年开始参加一些全国性的玉雕比赛展,先后获得过天工奖银奖,最佳创意奖,百花奖银奖,玉星奖,玉华奖铜奖,最佳创意奖等。近年来专注青金石巧色雕刻,是第一个提出青金石俏色雕概念的人。

代表作品:《巨然雪图》《凤凰涅磐》《唐山皮影戏——古书》《孙康映雪》《中国梦》《白度母》《梦里水乡》《家园》。

唐山市工艺美术大师,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唐山市宝玉石协会常务理事,迁西县新联会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