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美,即是天生的不公平。亚里士多德也说:“美是比任何介绍信都有力的推荐。”

从古代的“容颜”,到今天的“颜值”,伴随着消费主义崛起,外加互联网产业的推波助澜,围绕化妆品、医疗美容、健身、美颜拍照、潮流服饰等提升个人外表的颜值经济在中国经历爆发式增长。

最直观的表现是化妆品销量快速增长,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9年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数据,化妆品类的零售总额同比增幅为13.2%;6月份,中国化妆品类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2.5%,增速在各类型商品中高居榜首。在经济增长整体放缓的大环境下,这样的增幅足见颜值经济在中国有巨大潜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前,医疗美容在中国还被视为一种亟待大众接受的新鲜事物,如今这一市场已日渐蓬勃,“做过医美”这件事本身也变得越来越平常。据市场调查数据显示,中国社会超六成人对医美持正面态度,越来越多的求美者开始对医美产生浓厚兴趣。

自2019年7月以来,上海、南京等地的整形美容市场迎来学生暑期消费高峰。以医疗美容闻名的上海公立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的皮肤科和整形外科就诊人数比平常增长超过三成,多数是95后、00后,甚至有家长陪同10岁左右的孩子前去修饰容貌。咨询公司Frost&Sullivan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医美服务行业总收入达1217亿元人民币,预计2023年将达到3601亿元。

此外,在移动互联网构筑的土壤里,近年来依托颜值发展出网红经济,街拍达人、时尚博主、美妆达人等因为攻于外在形象而火爆风靡,直播网红也因为颜值通过短视频、直播等吸粉无数,赚得盆满钵满。可见,由于消费者大多数是感官动物,外在美不只让人赏心悦目,带来的更是无可限量的因颜值需要满足的生产力。还有分析称,这些从高颜值到高人气、高收入的个案,进一步强化了一些年轻人“靠脸吃饭”和“颜值决定命运”的想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据ISAPS统计,我国医美市场中51%消费者整形的目的是为了取悦自己,意味着居民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开始向精神需求层次转变。换言之,互联网只是推动颜值经济发展的手段,颜值经济的兴起,根本上还是因为经济水平和社会文化改变,让中国人对美的追求不再含蓄。同时,“去性别化”也已成为大势所趋,男性购买化妆品除了送人之外,也想让自己变更美。

更现实的是,在这个人人都恨不得高速狂奔的时代,花大量时间聚焦在一件事情上本身就是一桩难题,比起耗费心思去了解和探索一个人的内在,“看脸”成为最简单粗暴的交往方式。《95后陌生人社交报告》显示,较之62%的90后看脸的比例,95后达到了超高的81%。

综上所述,不得不承认,每个人都身处“颜值经济”的浪潮之中。有句话说得好“人一生最重要的转折,往往就在一两次关键时刻的关键抉择”。只有跟上时代的趋势,踏上“颜值经济”的风口起飞,便可以在很短时间内获得百倍收益,轻松享受财富自由,成为人生赢家!

原创:姜雪环

(本文首刊于2019年7月出版的《新商业》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