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七届中国吴桥国际艺术杂技节上,来自18个国家的30个精彩节目激情上演,一场场精彩绝伦的同台竞技,让杂技艺术散发出无穷的魅力。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加入时尚元素、突破力量极限、融合科技元素等,使杂技艺术展现出新的态势,不仅惊险,而且更时尚、现代、炫美。杂技艺术家对于杂技技艺创新的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也令人敬仰。
加入时尚元素 融合多种艺术形式
中国杂技团带来的《九级浪-杆技》,将杂技与跑酷相结合,集新、奇、难、险于一体,尤为亮眼。随着气势恢宏的背景乐响起,浪花惊涛拍岸,演员在不断晃动的杆上完成攀爬、翻腾、跳跃等一系列高难度动作。该节目更在托举上突破力量极限,演员双手抓杆倒立承重四个人,令人惊叹。该节目的创作灵感还来自于一幅世界名画。
中国杂技团艺术总监孙力力介绍,这个节目由传统的爬杆创新而来,传统的爬杆是需要打地根的,中国杂技团经常去演出的一些场所不能钉钉子,所以首先在道具上进行了创新。
节目中的道具由该团总工程师王建民研究设计。"在形式、材料的选择上费了很大的周折,经过几十次的尝试最终定下现在这个折叠单悬臂三杆。"王建民告诉记者,道具创新要考虑演员技巧的发挥、保障演员的安全,在便携、选材、使用寿命等方面都需要经过反复推敲。他透露,这个道具是可以折叠的,而且里面还有安全装置。
"在新道具的基础上,要设计贴合的表演动作,达到既在视觉上有强大冲击力,又在技艺上有突破性提高。"孙力力表示,节目把当今流行的跑酷上融入到爬杆的技巧上。通常跑酷、翻跟头都是双脚起跳的,因杆直径只有10厘米左右,演员需要在不断大幅度晃动的杆上跑酷,只能单脚起跳,难度很大,他们在训练的过程中吃了很多苦。
此外,著名艺术家张继钢的加盟为节目增添了浓郁的人文气息。他从俄罗斯著名画家艾伊瓦佐夫斯基的代表的画作《九级浪》找到了灵感,演员在节目中化身"水手"通过一系列高难动作寓意与大海之间的殊死搏斗,为节目赋予绝境中奋斗不息的励志之意。"一个杂技节目反映一幅世界名画,在杂技上也是新的尝试。"孙力力说,另外,演员在承重上也突破力量极限。
在孙力力看来,如今杂技的创新只靠技术上某一个动作的创新已经不够了,真正好看的杂技是多方面的结合,包括灯光、服装、道具、音乐,更重要的是导演的编排。其实各种艺术门类都有杂技可以借鉴的内容。最好看的艺术就是带给观众美感,大家在欣赏美的同时,享受当今生活的幸福快乐。对于杂技人的来说,需要跟上时代的步伐,满足观众的审美需求。
融入科技元素 炫美精妙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杂技加上科技的的助力,在惊险奇难的基础上,更加酷炫。在本届杂技节参赛节目中,就有不少融入了科技元素,炫目多彩,备受喜爱。
西班牙魔术师海克特的魔术表演,利用现代科技灯光,对着影子可以隔空扯掉桌布、推倒椅子,还可以使自己在一个拉着布幔的箱子里消失,只把身影留在门上,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美国魔术师托尼的魔术表演,是用电视机切换画面等多功能创造的高科技魔术节目。他不仅能和银屏里的演员对话交流,还能用手伸进银屏拍演员肩膀,甚至还可以在银屏外把饮料倒入银屏里的杯子中,神奇莫测,让人回味无穷。
在开幕式上,奥地利马戏艺术家带来的《夜光集体手技》就吸引了众多年轻人的目光,四名演员互抛的夜光棒逐渐增多,扔棒高度、换接时间、步伐动作整齐化一。同时夜光棒不断变色,背景根据夜光棒的颜色和轨迹呈现流动的图案,两者完美结合,给杂技舞台增添了新的光彩。
据夜光手技演员队长介绍,他不仅会杂技表演,而且还会编程,背景图案就是他根据现场舞台的大小,运用互动新媒体技术编程,音响和灯光也是根据表演节奏来控制。背景图案和扔棒的动作以及棒的颜色非常合拍,使科技和杂技完美结合,给大家带来视觉美感。
不断探索 寻求新突破
参加本届杂技节的演员们横跨各个年龄段,不仅有入行不久的小孩子,也有在杂技领域深耕几十年的艺术家,他们对杂技艺术的执着追求也令人感动。
蹦床是奥运会的一个比赛项目,而罗马尼亚艺术家康斯坦丁·亚历山特鲁·贝卢表演的滑稽蹦床,通过各种高难度蹦床技巧再加上滑稽表演,把观众逗得哈哈大笑,给赛场带来欢快愉悦的气氛。
贝卢今年52岁,从事杂技表演已有38年。"小时候跟爸爸看过一场演出就迷上了杂技,后来从事这个行业中就更加喜欢了。"贝卢说,他最开始练了十年的蹬技,后来也尝试过别的杂技项目,最终选择了蹦床表演。"大家都觉得蹦床是竞技中比较难的项目,而自己想让大家看到蹦床有趣的一面。这对自己来说也很有意义。" 贝卢透露,这些动作技巧对于他来说并不难,最难的是搞笑部分,在蹦床的同时还要把观众逗笑。
杂技不仅是贝卢的职业,且早已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如今他依然每天练习蹦床,还在罗马尼亚教小孩子蹦床。他坦言,虽然很累但从来不厌烦,退休后即使不在舞台上,也会继续做和杂技相关的幕后工作。
法国腹语大师马克·麦特尔用幽默的方式进行腹语表演,不仅可以用腹语模仿玩偶狗和鸵鸟以及用手帕演绎出来的兔子说话,还能用腹语表演不同性别、年龄的人用中文对话,甚至唱起了歌,令人在欢笑中不住赞叹。他在接受采访时透露,自己从事腹语表演已经超过40年,源于腹语表演的需求,他会说英语、法语、西班牙语、德语等多种语言。他在4年前来中国演出时曾学了一点中文,这次来吴桥杂技节之前6个月就开始学中文了,专门找了中文老师,每周上一次课,为了跟中国观众更好地互动,达到最好的演出效果。
(燕都融媒体记者康瑞珍 文/图)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