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里山是徐州的一条自然山脉,周围还有大大小小的山头,他们都有着不同的名字,在很多的山头下都埋藏着很多秘密,今天我们将走进一个山头,它就是火山,寻找汉代墓及银缕玉衣的秘密。

一、走进九里山,寻找火山汉墓的墓葬遗址

又是一年深秋季,这也是在徐州地区登山的好时节,带上拍摄设备,今天的目标,就是九里山附近的火山,寻找徐州银缕玉衣的重要发现地,他是刘和的汉墓,从中山北路北行,过李窝山口,往西有一条整齐的小路,一直前行约2公里,这是一处健身训练场所,在围墙外就能清晰地看到院内山顶上残留的刘和墓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沿着院外北行,这里就是徐州的火山,或许这个名字对大部分人并不熟悉,说到他的地理位置,很多人并不陌生,在徐州九里山的北坡有大小十余座山头,这些山头大都不高,从几十米到上百米,我们现在所在的地理位置就在火山上,它的高度仅仅几十米高,由于过去的开山取石,这座火山仅剩了一半,火山汉墓就处在断崖处,从山顶上看这处古代墓葬仅保留了半个墓室,墓室通向山顶的断截面整齐光滑,就像一个截面图一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登上山顶,这里苍松翠柏,从树龄上看,都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后新栽种的,周围还有普通百姓的坟头,往南眺望就是翠绿的九里山山峰,近在咫尺,山下就是被取石留下来的一片开阔地。

汉墓和普通的墓大小,相差不多,历经千年岁月,还能保存完整,着实不易,就在封土堆边上,还有一个黑黝黝的盗洞,不知是什么时期留下来的。树顶上还留有一个大鸟巢,很多乌鸦在附近飞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山上下来,转到墓葬的前面,这里的视野要开阔的多,可以看到整个汉墓的轮廓,据考古资料记载,这座汉墓墓口长4.4米,宽三米,深8.5米,墓坑内填满了黏土,中间盖了4层大石板,防止被盗掘,即便山顶出现了盗洞,也没有损坏这座墓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直到上个世纪的1996年7月,村民在此采石,一座没有盗掘的汉代墓呈现在人们眼前,出土了很多陪葬品,有陶钫、陶壶、陶仓、陶镞、铁剑、铜镜,还有半两钱币、车马俑等等,最重要的发现,就是发现一件完好的银缕玉衣,直到印章的发现,才知道墓的主人是刘和。

二、汉墓主人刘和,他究竟是谁

刘和是何许人?查找历史资料,并没有发现他的任何线索,由于整个汉墓并没有盗掘,保存完整,这给考古专家提供了断代依据。根据出土的四铢半兩钱币和随葬器物的年代,墓主人应该是西汉文景时期。

两汉经历了两个时期,以刘邦为开国皇帝的汉朝,经历了12个帝皇,历时214年,也就是公元前206年到公元8年,定都长安,又成西汉,另一个就是刘秀建立的汉朝,也是经历12代帝皇,历史195年,定都洛阳,又称为东汉。

西汉为稳定政治和社会经济发展,大力提倡和发展农业生产,从汉高祖到惠地及吕后都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

到了文帝继位后,更加倡导农业生产,强调以农为本,在位期间轻徭减负,大力发展和提倡民生,到了景帝时期,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社会逐渐安定富强。

但社会安定的背后,也有风险,公元前154年,发生了著名的七国之乱,楚国也远离当年的长安,地方诸侯和贵族当权,不知道刘和的财富是否和这有关。

徐州现已发掘的古代墓葬,以汉代墓葬居多,汉代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一个发展阶段,经历了西汉和东汉两个时期,西汉时期和东汉时期徐州地区流行的墓葬形制,分别是崖洞墓和汉画像石墓,我们看到的火山汉墓,就是典型的崖洞墓。

三、为什么刘和会穿着银缕玉衣下葬,关于汉代墓葬体制和习俗

徐州号称72座山峰,西汉比较崇尚高远,墓葬的选择一般在山顶或者山腰,葬在山顶上的身份较高, 山底身份相对较低,徐州的这些山头,就是他们最好的归宿,在山顶上挖洞,深达几米到十几米都有,先挖竖穴,在底部开挖墓室,最后封土填实,还要放上一些石板,确保长眠之地不被骚扰,历经几千年的岁月,能够留下完好的墓葬的仅此少数,大部分墓葬都被盗掘。

汉代墓葬,对于墓主人的身份及陪葬物品有着严格的限制,能穿上银缕玉衣下葬的,皇帝是金缕玉衣,诸侯王可以着银缕玉衣,长公主、大贵人可以着铜缕玉衣,但这也不是绝对的,第2代楚王刘郢就穿了一件金缕玉衣,按照规定,他只能穿银缕玉衣。刘和只是当年楚国的一个贵族,着银缕玉衣下葬显然违规。

火山汉墓的陪葬品,都收藏在徐州博物馆,我们再次走进徐州博物馆,在博物馆的2楼,就看到了刘和墓葬的部分陪葬品,最经典的就是他的印章和银缕玉衣,从这些丰厚的陪葬品来看,当年墓主人刘和既富又贵,家中财力雄厚,才能有如此多的陪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历史的空白如何才能弥补

历经几千年的岁月沧桑,加上徐州连年战火,水灾不断,能保存下来的实物,本身就不多,当年的文献记录也很有限,在汉代能穿上银缕玉衣下葬的贵族并不是太多,要彻底了解刘和的生前情况,还需要结合汉代的一些历史资料,寻找他的蛛丝马迹,可惜直到现在我们对他知之甚少,要弥补这些缺憾,需要经过以后的考古发现,或许能寻找到一些线索。

五、小结

从火山刘和汉墓到博物馆,几公里的路程,现在的墓葬处,请留下半边残壁,周围都是风化的石块,随着岁月的侵蚀,加上人为的损坏,不知墓葬遗迹能保存多久,如果需要深入探讨背后的故事,最好两处地方都要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