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认识一个做设计的朋友,在公司的时候总表现得很“听话”,不管是谁,都可以对她的设计指手画脚。

一会儿,这个人让她换个底色,一会儿,那个人觉得字体不好看,反反复复修改了好几版之后,领导又过来说:还是第一版比较好。

明明是个设计却做成了美工,本以为天天加班熬夜改设计,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没想到最后被人事劝退了。

她觉得很委屈。

但是,站在公司的角度,她自己何尝没有责任呢?

当同事提出一个不专业的建议时,她的第一反应不是讲出这样设计的原因,试图用自己的专业说服对方,而是没有任何思考的点头回应一句:好的。

她以为“听话”是对自己的帮助,实际上都是对自己的扼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板交办的事情的确要认真完成,但不是机械的操作,没有自己的想法、思路和处事标准。

不善于思考的人,终将被淘汰。

02

看到这里,你也许会说,那不听话就是好的吗?

我们应该如何拿捏“听话”和“个性”这两个度?

举个例子:

2011年8月,马云给员工写的一封信中有这样一段话:

“你可以有不同的观点和意见,我们一定会认真倾听,但不一定会按你说的做,也不一定会给你好脸色,因为我们也是人,我们也会生气。

但是千万别给我写有关阿里巴巴发展战略报告”。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

之前有人给任正非写了一篇关于华为今后发展规划的长文,任正非却建议这人去精神病院看病。

在他们的眼里,这种人在还没有不听话的本事之前,就自以为可以耍个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怎样的“听话”才是恰到好处的呢?

首先,你要具有张扬个性的能力,否则在大家眼里,你就是个狂妄自大的家伙。

在张扬个性之前,先切切实实地观察,把你想提意见的项目中所有细节都了解透彻。

其次,你要有不听话也不惹恼人的情商。

说白了,你要掌握提意见的技巧,例如恰当的场景,用客观的口吻,数据的支撑,清晰的观点阐述。

否则,随便地怼天怼地怼公司,在大家眼里你就是在“挑事”。

最后,你要时刻保持对本职工作的专业度和责任感。

如果连本职工作都做不好,就算你有指点江山的本事,也不会受到重视。

03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在的职场在逐渐淘汰那种“听命行事”的员工,企业更欣赏不必老板事事交代,就能够自发工作,敢于提出质疑的人。

钢铁大王卡耐基说:

“有两种人注定一事无成,一种是除非别人要他去做,否则绝不会主动做事的人;另外一种人则是即使别人要他做,他也做不好的人。”

那些不需要别人催促,就会主动去做事且不会半途而废的人会离成功越来越近。因为他懂得要求自己,多努力一点多付出一点,就会多收获一点。

其实“听话”真的很简单,只要放弃思考就可以了,但这和已经设定好程序的机器人又有什么区别呢?

马云曾经说过:“我喜欢招民营企业里的‘正人君子’,跨国企业里的‘叛逆者’。”

人才,往往就是那些“不听话”的人。

在职场上,如果一个人非常听话,那么这个人基本上就失去了自身价值。

所以,面对未来职场的种种不确定性,我们首先要做的,是明确自己的原则与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