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唐·元稹《菊花》

一场秋雨浸染秋意,菊花一扫百花开尽的萧条和寂寥,与青松翠柏岩石为伍,在秋天芳香四溢的盛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古以来,菊就与梅、兰、竹并成为“四君子”,被世人寓意为隐士。菊花虽没有梅花傲视冰雪的冷艳、兰花谦谦君子的贤德胸怀、竹子中通外直的劲节风骨,但它却以其高雅纯洁的隐忍胸襟、坚贞顽强的品质、卓尔不凡的气质,一直被世人敬仰和效仿,诠释着君子之风。

菊之隐者风范也

“花之隐者”的菊花,悠然恬静,在陶渊明的笔下展现出极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使陶渊明的爱菊之名,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而菊花也成为隐逸者们标榜自我的象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如王国维所说的:“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菊花的无欲无求,不争不躁的无我之境,亦是中国文化的一种生存美学观和哲学观的展现。

历代文人墨客爱菊者之多,品读咏菊的佳作就能明了,其中自然、平和、超逸的境界,都是文人们对幽静安逸、回归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畅想,他们以隐逸者的姿态,赋予了菊花独特的寓意,给予了菊花超凡脱俗的隐者风范和灵性。

菊之斗士风范也

菊花经历风霜,有顽强的生命力,虽隽美多姿,但却不以娇艳姿色取媚。一直以来,菊花傲霜斗寒,不断展现出坚韧顽强的斗争精神,为世人所崇敬。

南宋郑思肖曾云:“花开不并百花红,独立疏篱趣无穷。宁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表现的就是菊花孤傲、清高、坚持理想和信仰,这不仅是作者民族气节的写照,也是对他坚毅不屈的歌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菊花不俗不艳不媚不屈,是战士的代表,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所云:“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在其带有明显寓意和倾向性的诗作里,将战士视死如归的形象完美展示,使得菊花成了饱经沧桑勇敢坚强的斗士,为民请命,替天行道。

菊之伤感风范也

九九重阳赏秋菊,菊花带着秋的清冽而来,瑟瑟中有着坚持,秋雨若泪,带着几分莫名伤感。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品读李清照的《醉花荫》,她把酒赏菊的忧愁,凄凉寂寥,对丈夫的思念,寥寥几句,便带来无限的伤感、寂寞与孤独。

而著名的六如居士唐寅,由于自身经历,消沉伤感,无心仕途,只能寄情于山水花鸟,来宣泄自己的情感。

“故园三径吐幽丛,一夜玄霜坠碧空。多少天涯未归客,尽借篱落看秋风。”就是他借菊花来表达自己的伤怀,凄美萧瑟,不仅赋予了菊花的伤感之情,也打动了天下无数游子的内心。

菊之高洁风范也

坚贞不屈,清逸淡洁,菊花作为傲霜之花,一直为文人所偏爱,他们赏菊画菊颂菊,以此比拟自己高洁的情操与品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宋朝曾有“王苏改诗”的典故,苏东坡认为菊花即使干枯,也不会落瓣,看见王安石的“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原韵续写到:“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后来苏东坡被贬谪黄州,在风雨天气后,与友人在菊园赏菊,亲眼看到了落英缤纷,“满地铺金”的场面,才明白是自己错批了王安石,不由得感慨菊花淡雅高洁的君子之风,也对自己的轻狂放纵深感羞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君子如菊,高风亮节,心怀世界,心有万物,中国人赋予它高尚坚强的情操,以民族精神的象征视其为国粹名花,它凌霜盛开,西风不落的一身傲骨,超然于外物,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与学习。

善琴者通达从容,善棋者筹谋睿智;善书者至情至性,善画者至善至美;善诗者韵至心声,善酒者情逢知己;善花者品性怡然,善茶者陶冶情操。接下来,我们将继续为您讲述中式系列文化——中国传统的“八雅文化”,琴、棋、书、画、诗、酒、花、茶,它们是中华文化一种符号的代表,也是古代文人向往的一种生活方式,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