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SOHO是个外来词,SOHO——Small office(and) Home office,直译就是家庭办公、小型办公室的意思,它代表了一种工作方式与生活方式。

1995年,潘石屹创立SOHO中国,将这一概念引入国内。2002年,第一代SOHO产品——建外SOHO正式对外发售,大获成功,也奠定了潘石屹未来的方向,从此,SOHO与潘石屹便成为互为表里的一张标签,人们也较平常多了几分关注。

潘石屹自己也有着“SOHO”情结,2017年,曾表示SOHO中国有永远不能销售的两个项目:“外滩SOHO位置太重要了;望京SOHO不能销售,太漂亮了,我很喜欢。”

老潘,这一次食言了。

日前,有消息称SOHO中国将考虑以80亿美元出售中国的办公大楼权益。消息传出,SOHO中国股价大涨。

目前第一笔交易正在进行且接近最后阶段,黑石联合新加坡GIC有意收购北京光华路SOHO、望京SOHO塔3以及上海SOHO复兴广场;

SOHO另外5个意向整售项目分别是上海古北SOHO、上海SOHO天山广场、上海外滩SOHO、北京前门项目和北京丽泽SOHO。

这八个项目也就是外界所传的SOHO“八大金刚”,其中丽泽SOHO还处于建设中,而目前SOHO中国持有9个项目,不在此次出售计划中的朝阳门SOHO,也是9个项目中面积最小的,可租售面积为45101平米。

SOHO中国总资产689亿,其中投资物业634亿占比92%,这8个项目总价值500-600亿元,是SOHO中国的核心资产。

如果此次交易完成,这也意味着几乎是清仓甩盘的节奏,潘石屹是不是要跑?

潘石屹曾说过,做生意永远不变的规律就是:低潮进货,高潮出货。最忌讳的就是做反了,做反了就会亏本。

以此标准来衡量,潘石屹这次生意是不是赚了?

SOHO中国是著名的甲级写字楼开发商,2007年于香港上市。早期的SOHO中国以散售为主,2012年,开始转变运营策略,由散售变为自持,租金成为主要收入来源。

转自持以来,SOHO中国已出售约7个项目,总计获得280多亿元,传闻中待售的8个项目总可租面积76.8万平米,上半年租金收入6.83亿,总投资成本282亿。如果算投资回报率,约为4.85%,不到5%。潘石屹在一次论坛上曾公开表示,SOHO中国的银行贷款利息是4.4%,整体来看,毛租金收益率与贷款利息基本持平,如果没有自有资金的话,基本上就不赚钱。

现在1美元兑换人民币的利率是7.0368元,80亿美元的出售价格折合人民币约为563亿元,相对于282亿元的总投资成本来说,差不多一倍的溢价率。

今年6月那场发布会,潘石屹曾向外界表示:下一步可能考虑拿地,还是集中在大城市,一线城市,还有一线城市最繁华的地段。我做这个房地产就认证一条,地段是最重要的。如果没有好的地,就把178亿元银行贷款还一还。还一点好,对公司来说压力小一点。

潘石屹出售资产主要考虑的是减轻压力轻装上阵,至于今后的去向是继续做房产开发还是寻找另外的投资途径?或许,两种方式潘石屹都会考虑。

有媒体报道,潘石屹及其家庭成员从2012年就开始投资并购美国房产项目,目前取得多处物业产权或股份。

做生意的市场行为,有钱赚才是重要的,如果认为潘石屹为什么变成了“潘跑跑”?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资金成本。

潘石屹一直是媒体聚焦的明星人物,2005年,“住宅禁商令”出台,潘石屹决定彻底抛弃住宅,全心投入商业地产。

2007年SOHO在香港上市,以融资19亿美元成为当时亚洲最大的商业地产企业IPO,被誉为商业地产的“招保万金”。

2012年,SOHO中国实现营收153.05亿元,同比上涨约169%;净利润约为106亿元,核心净利润约为33.4亿元,同比增长约135%,核心净利润率约为22%,让绝大多数房企只有仰望的份。也就是在这年,SOHO中国宣布由销售转为持有。

但房东难做,SOHO的转型并不顺利。
2015年,潘石屹开始了第二次尝试,涉足新业务——共享办公SOHO 3Q,到2018年SOHO 3Q在7个城市拥有31个中心,合计超过3万个工位。

潘石屹对外发出3Q要成为“国内最大的写字楼综合服务商”的目标,并公开释放上市信息。

但是,直至现在,上市的钟声依然没有敲响,Q3的声音也归于沉寂。

反倒是,潘石屹的木工活与摄影技术日渐精进,被称为中国地产行业杰出的摄影艺术家。

此次接盘SOHO中国物业的黑石基金,在办公物业市场玩的是风生水起。

成立于1985 年的美国黑石集团是全球领先的另类资产管理和金融咨询服务机构。黑石地产投资的主要策略是“买入、修复、卖出”。首先,瞄准市场机会,运用财务杠杆,买入成熟物业资产。其次,通过更换管理团队和提高市场集中度等方法来修复资产,以提高资产价值。

最后,将其分拆上市或出售给保险公司或REITs等较为保守的长期投资人,获得投资回报。

黑石主要是通过资产证券化降低资金成本,有时还能帮助地产基金提前收回在单个项目上的投资,以“零成本”来博取剩余价值的升值收益,从而大大提高项目的内部回报率。

而低成本资金,也能够承受比一般买家更高的出价,这就是生意。潘石屹做做吃力的持有型商业,黑石却不是这样。近期,黑石集团在其亚洲投资组合中持续增加中国内地的商业资产。

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财务成本太高,自持还不如卖给财务成本低的境外资本,这就是资本的诡异。

潘石屹干木工活是重温儿时的记忆,据他说,小时候,总和父亲一起干木活,在他看来,世界上最美的花,最香的花是刨花。现在,做木匠也算是重操旧业。

只不过,有了资金的潘石屹,是继续做木匠和摄影师两不误的玩家,还是重回房产开发业务的航道。

那又将是一个新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