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物简介

顾业亮,1962年出生于古城南京。秦淮灯彩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顾业亮曾参与策划了2001年以来的金陵大型灯展,参与设计了“魁星点斗”、“招财进宝”、“喜临门”等极具艺术影响力的现代灯彩作品,其中“雄师恭迎盛世年华”、“秦淮画舫”彩灯花车在南京国际梅花节上获创作一等奖,“金龙戏珠”在第六届中国艺术节获优秀奖,参与设计的许多灯彩精品不断销往海外。2003年被联合国技术信息促进系统中国国家分部南京中心评为“国际工艺美术大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顾业亮与秦淮彩灯

顾业亮成长于南京的老门东。当时的老门东聚集着很多扎灯的手艺人,顾业亮的父辈也是其中一员,耳濡目染之下,顾业亮8岁就开始学习扎彩灯。从那时起,他和灯彩艺术就结下了不解之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多学点手艺,兼收并蓄,他18岁时拜著名彩灯艺人李桂生先生为师,正式迈进了灯彩这个行业。师傅会教,弟子肯学,没过几年,他扎制的灯彩“仙鹤”、“双龙戏珠”等先后获奖,在业内崭露头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前南京的彩灯一般都是民间家庭小作坊扎制生产,没有形成规模制作的工厂,彩灯扎制手艺有面临失传的危险。同时,彩灯的销售只是集中在春节、元宵节的十几天时间里,市场狭小。因此,灯彩艺人的生存成为一个现实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传承和发扬扎灯工艺,1993年,顾业亮承包了夫子庙工艺彩灯厂,开始钻研改进传统扎灯工艺。经过不断的摸索实践,秦淮灯彩的艺术表现手法日渐丰富,形成了声、光、电、动为一体的现代艺术形式;制作工艺融手绘、剪纸、镂空、光雕、立体造型、卡通等多种技艺于一体;材质拓展到纸、绸、绢、纱、塑料瓶、瓷器、亚克力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0 年来快速发展的秦淮灯会,成为了培育顾业亮成长的“土壤”。秦淮灯会规模的扩大,为技术创新提供了舞台。2001 年至2008 年,顾业亮参与了南京夫子庙灯会整体策划、设计、制作、安装、维护全过程。他的灯彩作品荣获文化部授予的最高荣誉“山花奖”,并多次荣获国家、省、市非遗展赛大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灯彩要真正做到薪火传承,就要把‘根’扎到年轻人心中,走进千家万户。”顾业亮说。要想摆脱失传危险,中国秦淮灯彩艺术一要走向社会,二要形成规模走出南京。为此,他到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外国语学校等十多所大、中、小学进行中国秦淮灯彩艺术的历史讲授以及扎制表演,让更多的新一代年轻人以及孩子们对中国秦淮灯彩艺术有了更多的了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积累了数届秦淮灯会的成功经验之后,顾业亮将视线投向了国外,开始参与由政府牵头的国际文化交流活动。作为一名“非遗”传承人,顾业亮认为自己的责任不仅仅在于要将老祖宗的技艺传承下去,更要进行创新,要将秦淮灯彩带出国门。他坚信秦淮灯彩这个具有1800 多年历史的民间艺术在当下依然有着坚韧的生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0年前,顾业亮带着秦淮灯彩,参加了德国、法国、比利时、卢森堡四国民间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当时参展的主要是荷花灯、兔子灯等传统花灯,每到一处,都受到热情关注。在德国莱比锡,他把亲手制作的一盏荷花灯送给莱比锡市长,市长端详着花灯啧啧称奇,“真是太神奇了,纸的东西也能做到这么精致,这个漂亮的花瓣究竟是怎么做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至今,顾业亮已经带着秦淮灯彩走过了40多个国家。秦淮灯彩在国外受到的追捧,让他深切体会到“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句话的内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只有不断地走出去和别人交流,才能知道自己好在哪里,别人优在何处。坚持创新是秦淮灯彩发扬光大的根本所在。”

今后,以秦淮灯会为平台,他会继续进行灯彩创新,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全世界能有更多的地方开办新的“秦淮灯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品欣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