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个月来,一股新的浪潮正在掀起,那就是出租车、网约车未来将向新能源的方向开始变革。北京作为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先锋城市,首当其冲引发了三年行动计划,逐步将燃油车替换车电动车,预计2020年北京市将会替换2万辆新能源出租车,超过了北京出租车总数的20%。

北京之后,多个城市也陆续制定了出租车、网约车的油改电计划,武汉市制定的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若干政策中也油提及未来新增和更新的社会用车原则上应100%为新能源汽车;沈阳市全面实施“电动沈阳”,要求新增网约车全部采用纯电动汽车。昆明、佛山、郑州等地也相继明确了时间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能源汽车是未来趋势这个话题近两年来被讨论得越来越多,不仅仅是网约车和出租车,政府机关的公务用车、物流车等等也正在逐渐被新能源汽车替代,不过出租车、网约车强制替换新能源这个消息一出来,引发的讨论和争议是最多的,毕竟从业者这么多,突然政策下来会有些手足无措,电动汽车续航里程够不够,购车和养车成本高不高,充电设施的便利性等等,都是司机师傅们关切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推出网约车、出租车全面新能源化政策的同时,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也同样提上了日程,各地方政府大多明确了充、换电站、加氢站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规划,考虑到新能源出租车司机对续航里程的焦虑,北京市正在积极建设充电基础设施,也在大力推动续航更久的车型上线,其他城市也在火车站、立交桥、城市核心区的停车场按照不少于15%的比例配建快充桩,相信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服务会日趋完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不容松懈,只要加速追赶新能源汽车的应用,才能满足广大电动车主日常的充电需求,但仅仅建设还不能达到司机的预期,如何推动技术进步,运营效果也决定着能够让充电像加油一样方便快捷。如果空有一些废桩,却不能正常使用,一旦真的实现了纯电动化,未来所有的车主都将要么在充电,要么在去充电的路上,对于出租车、网约车的从业者而言,这会很严重地影响到他们的工作选择,会不会一大批从业者的离开增加打车的难度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到这里,小二联想到了曾经风靡一时的出租车油改气,每个出租车的后备箱都有一个超大的加气罐,但是因为加气站太少,导致排队的现象严重,并且气罐的安全隐患较高,最终没有获得较长久的发展。和油改气相比,油改电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首先在基础设施的建设上就没有落后,国家政策和战略部署上都十分重视基础设施的建设布局,并且在行业不断成熟的过程中,建设的质量标准和运营水平也有了大幅的提升,其次,电动车本身的养护成本低,安全性高等也是得天独厚的优势,未来,如何让司机们彻底消除掉充电难的顾虑,放心充电,随心充电,则是每一个新能源行业从业者的奋斗目标。

图片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