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让我们来聊一个在拍摄中非常有趣的话题:为什么看起来很美,但是拍不出来?
我想听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很多的摄影发烧友一定会对这句话不屑一顾,觉得那一定是器材不够好,或者水平不够高所造成的,但真的是样吗?其实这里面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在本文我们将用最简单的方式了解该问题,并通过一些惯用的手法完善我们以后的拍摄。
为什么看起来很美,但是拍不出来?
上面是一张5D4搭配16-35 F4拍摄的照片,器材已经是算比较主流了,我想很少会有人觉得这张照片好看。照片的部分天空接近欠曝,而且画面缺少层次,地面比较分散没有色彩。是一张典型的夜景照片,也是典型的看起来很美,但是拍不出来的照片。如果您在我的位置和我使用同样的器材,您能拍摄的比我更好吗?其实这张照片从拍摄技巧上来看,并没有犯太多的错误。如果减少曝光,天空会进一步缺失。但如果进一步增加曝光地面会变得更加混乱,且造成灯光过曝,细节进一步缺失。这一切也并不是我现场看到的景象。
我通过一些后期处理,还原了当时我看到的景象,天空湛蓝,而且画面富有满层次,场景很明亮,灯光让画面更加富有氛围。是不是现在看起来就很美了?
真实?还是视觉欺骗?
为什么会看起来很美?了解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要知道一个概念“视觉欺骗”。我们人类的视觉经过千百万年的进化,早已是一台有着非常夸张性能的相机,它有着一亿以上的像素,3D全自动连续对焦,超大光圈无极调节,主体自动突出精确曝光,超低ISO,自动白平衡,超高宽容度相机。想想这样一台相机无论在哪指标上,都秒杀我们手里几万的单反,并且这台相机无时无刻不在对我们看到的内容做后期处理,无时无刻不在美化我们看到的一切。很多人对后期处理抱有偏见,觉得后期处理会改变了人眼看到的真实。实其实恰恰相反,我们看到的远远不是所谓的真实,我们的视觉无时无刻的不再欺骗我们自己,其实后期处理的首要任务就是在还原我们眼睛所看到的。
解析人眼的视觉重心
让我们先做一个简单的实验,在上方的图像中有九个点,将图片放大至全屏,目不转睛地盯住中间点。我相信大家一定无法看清其他八个点的内容,原因是人类的视角实际上是非常非常窄的。我们平常靠快速移动眼球看清画面的不同部分,在大脑当中合成出一副全景图片。但是当我们全神贯注,目不转睛地盯住感兴趣的主体,我们会自动忽略其他部分,这就是人眼的独体自动对焦。
观看电影时,有一个永远不变的元素:主角,整部电影都围绕他而创作。静止图像(如照片)没有什么不同,每张照片应有其主角(称为主题),并围绕它创建图像。我们知道好的摄影作品必须有非常鲜明的主体,通过创建这个感兴趣的中心,您可以形成一个视觉焦点,将观看者的视线锚定并保持在那里。所以很多摄影师经常要多花几千到上万元,买更大光圈的镜头来获得较浅的景深。在摄影的世界里,用大光圈浅景深是模拟人眼的独体自动对焦功能最简单的方式,但是这绝对不是唯一的。我们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相同的效果。
方式#1:画面填充
我们也可以靠近拍摄对象,将主体填充整个画面。这也是将视觉重心引向主题最简单有效的方式,因为图像中没有其他可以与之竞争的元素,所有其他的干扰都消失了。给人的视觉效果也会有一种简约感,并很引人注目。
方式#2:主体位置
通过将主体偏离中心,可以使眼睛产生非常愉悦的图像。被希腊人发现并称为三分法则,它为您的照片增添了动感。想象一下在场景上添加一个不规则交叉井字网格。两条水平线与两条垂直线相交的地方就是放置对象的位置,从而产生突出显示的效果。
通过位置突出主体也可以理解为我们遵循特定构图规则,其实类似的规则还有很多,比如黄金分割,黄金三角形,黄金螺旋线等等,在此我就不一一赘述了。
方式#3:视觉引导
图像中的线条可以产生不错的视觉引导。线条不必只是一个元素,而可以是一个完整的系列。可以是显性的道路或树木,云层或阴影,当然也可以是隐性不存在实体的光影或人的视线等。当这些线条从您的主体以辐射或汇入的形式出现时,它们可以产生明显的引人注目的效果。如果您的主要对象是远处的一列电车,而一条铁轨覆盖的独特道路将观看者的眼睛直视其间,那么这比从另一视角所见的不包含这些元素的电车要有趣得多。
方式#4:简化场景
主体很重要,但画面里的其他元素也很重要。背景和前景有助于讲述这个场景。但是你希望怎样找到你的主体,它是独立的?还是从杂乱中脱颖而出?考虑一下你照片里的所有元素,如果它们没有存在的理由,考虑靠近一些或者调整角度来消除任何干扰。也可以通过将主题放置在简单的纯单色背景上,毫无疑问是哪个主题。还可以将拍摄对象的颜色和背景形成鲜明对比,使拍摄对象得到清晰的强调。
解析人眼的超高动态范围
我想您一定在电影当中见过海盗的形象,他们总是带着眼罩蒙住一只眼。小时候非常好奇,海盗都是独眼龙吗?后来才明白真实情况并不是样。当海盗们从明亮的甲板进入昏暗的船舱时,会有瞬间失明的过程,容易遭遇到危险。这时海盗会把眼罩打开,以便更快的适应昏暗的环境。
换句话说,我们人眼具有超高的宽容度,好比眼前这张照片,天空已经接近过曝,而场景仍然非常混乱。人类的视觉是依靠快速移动眼球在大脑当中拼合出一幅画面,所以人类的视觉宽容度要远远高于相机,我们的相机有时候甚至连忠实记录都做不到。那么我们该如何弥补一问题?
HDR高动态拍摄:
高对比度场景的拍摄很难实现我们眼睛所看到的拍摄效果。动态范围基本上就是一张照片中最亮和最暗之间的区别。一旦你的拍摄对象超过了相机的动态范围,高光就会变成死白,阴影会变成死黑。
众所周知,想要拍到这两种极端情况的照片是非常困难的,但是通过现代的拍摄技术和先进的后期处理,实现非常高的动态范围。在技术层面上,我们可以理解为摄影师会拍一组亮度不同的照片。然后,在先进的后处理的帮助下,将照片混合在一起,并创建一个单一光线充足,丰富多彩的部分场景组合成的图像。我们甚至还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超越人眼所看到的,把现实转化为的超现实艺术作品,这种技术我们称之为“HDR拍摄”。
HDR技术的应用:
现在非常多的相机都具备了自动HDR拍摄的功能。当我们开启该功能后,在自动模式下相机会自动连续拍摄多张不同曝光的照片,也可以根据我的场景需求自行选择曝光设置与合成张数,一旦拍摄完成相机会进行机内自动合成。这种自动HDR拍摄是目前最简单的操作方式,但是产生的效果可控性非常低。
我们最好使用具有自动包围曝光(AEB)功能的相机。选择自动包围曝光后,相机会根据我们的实际设置自动拍摄三张照片,每张照片以不同的曝光度拍摄。最后根据我们的需要进行后期合成,实现不同的拍摄效果。
HDR技术也不是完美无缺的,HDR摄影需要将相机放在三脚架上或使其完全静止,才能够获得一个不错的拍摄效果。由于HDR和包围曝光的性质,您可能无法非常轻松地捕获移动的主体以及光线快速变化的环境,所以请尽力拍摄一个在5-10秒内不会发生很大变化的场景。
解析人眼的三维视觉
相机与人眼相比最重要的缺陷是二维的设备没有办法记录三维的画面,我们必须靠特殊的技术手段让人产生三维的错觉。但是,对普通摄影作品而言,无论我们怎样调整,总是会缺少距离感,生动感和层次感。所以我们需要用透视的方式来弥补这一点,告诉照片的观察者视觉上看到的真实。
透视在摄影中的定义是在平面上描述空间关系和体积,了解它并知道如何操作它可以帮助将平淡无聊的图像转换为具有深度和特征的图像。换句话说,这就是我们如何在二维屏幕或纸上给人以三维场景的印象。但是请记住,照片不是三维的,它只是一个三维世界的表现。我们使用动态模糊给人一种运动的印象,所以我们也可以用透视给人一种深度的反馈,但这一切的前提是我们需要了解每一种透视。
重叠透视:
可以在照片中利用关于大脑所感受的距离这一线索来描绘物体之间的深度,我们称为重叠透视。重叠透视是体现距离最简单的方式,距离我们最近的物体会遮挡远处的物体。当场景中的元素重叠时,它给观众留下了他们与视点的相对距离的印象,并暗示了深度。
缩放透视:
此效果与上述效果密切相关。当大小相似的元素相互之间小于或大于时,我们的大脑会将差异转化为距离或深度。这也适用于对象大小之间差异的变化。
如果将相同大小的对象放置在场景中,并且它们在照片中看起来是相同的相对大小,则从这些对象到摄影师的距离是相同的。将这些对象中的一个或多个移至距相机更近或更远的位置,这些对象的相对大小将在图像中改变。同样,这是衡量照片深度的视觉线索。
线性透视:
人眼也能通过直线和平面会聚成一个角度来判断距离,这种方式称之为线性透视。在一个场景中,当平行线向远处的消失点后退时,它们就像是会聚在一起。这些线条可以成为一种非常好的暗示。如何在照片中使用透视图取决于您希望观众看到的感觉。在风景或建筑拍摄中,线性透视配合更广的视角还可以感增加其深度感。
结语
讲到这里,现在您应该明白为会看起来很美,但是拍不出来了吧。真实情况是我们的视觉是一套非常发达的系统,它无时无刻的不在美化我们看到的一切。而我们的相机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缺陷,他无法忠实的记录世界。但我们可以通过前期拍摄很容易地纠正错误,透过后期处理还原人眼看到的真实。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