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座四千年前的王城,数不清的人骨将揭开尧舜禹时代残忍的历史真相!

早在四十多年前,考古队曾在山西省襄汾县陶寺村南,东西约2000米,南北约1500米的地方发现了古墓的痕迹,并将这片区域命名为“陶寺遗址”,并展开了考古挖掘工作。

在挖掘工作中,从小城扩大到大城,从早期的小墓扩展到中期大墓。从发现零星的陶器、玉器、青铜器到出现陶片、文字、精美的刻画墙皮、瓦片等。那个遥远的时代,正在以细节和片段的方式向我们走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过数年的研究之后,“陶寺遗址”竟被很多考古专家认定为:“这是中国人的老祖宗尧、舜帝的王城,他们不仅存在于神话传说里,还切实存在于过去。小城是尧的地盘,大城是舜的领地。禅让是假,逼宫篡位是真。”

“陶寺遗址”挖掘出来的王城面积有三百多万平方米,可见它昔日的气势恢宏。王城宫殿雄伟辉煌,光殿柱的直径就有一米,而且,所用的瓦砾是平行四边形的,不仅奢靡而且美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科考队员在现代技术的帮助下,恢复了宫殿的原貌,他们发现在这座王城里还有天坛、地坛,按照中国礼制建造的建筑,不仅辉煌大气实用性还很强。另外,在王城里,还有居民区、手工业区、仓储区,一应俱全。

当然,关于尧、舜帝的王城这一切的一切都还只是猜测,那些城址的主人究竟是谁?那里曾经发生过怎样的故事?依旧还是个谜。对墓葬的发掘一向是考古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旦墓主人的身份被确定,那么一切的问题便都迎刃而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01年,为了揭开陶寺的谜团,还原尧舜禹时代的真相,考古队对小城富人区最大的墓葬,进行了深入发掘。

可不久后一个巨大的“扰坑”,让在场的所有人都为之震惊,这大墓被一个大坑一直从上挖到底,将墓室的90%挖掉了,这么大的“扰坑”基本上把墓室全部挖空了。而在这些“扰坑”里面,全部都是人骨,不仅有断裂的人骨,还有数不清的人头。

更诡异的是,这些人类的头骨上都制作有恐怖的面具。仅一个扰坑就发现了三十六具尸骨,其中,未成年人九名,青壮年二十二人,以及五位老人。当然,这些尸骨在发现的时候,都是零散的,在科考队员的精心摆放下,才得以还原真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数不清的骸骨里,有一具骨架相对完整,这不免引起科考队员的猜测:估计是一位尊贵无比的人才能留下全尸。但是,随着考古工作的进一步研究“全尸”的死因,却牵动了无数科考队员的心。

通过对其牙齿的鉴定和骨质的检测,发现她是一位成长于本地的贵族妇女,大概三十五岁。那么,她的身份到底是什么呢?她生前的面容又是怎样的呢?难道她是王的妻子吗?这些问题都暂且没有答案。但是,值得肯定的一点是,她死之前非常痛苦。

那么,这些“扰坑”里的可怜人,到底是谁呢?造成王城惨案的凶手又是谁?他们为何会下此毒手,原因又有哪些呢?为何以后的两千余年,再没有人染指此地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人提出,夏族的首领鲧曾被舜任命治水,但由于鲧的能力有限,他并没有完成治水的这个任务,最终被舜残忍的杀害了。自此,夏族和舜的仇恨种子,就埋藏在了大禹的心间。大禹作为鲧的儿子,以及夏族部落首领,自然是要背负着杀父之仇。

因此,在经过十余年的隐忍,大禹终于治水成功了!此时的他不仅得到了各部落的认可和支持,甚至,他收揽了不少军事势力。当军事势力足够强大的那一刻,大禹多年积累的怨恨一时间涌上心头,他集结了大量的军队如洪水般涌入王城。那些华丽的宫殿,那些堆积的财富他都不要,他只想破坏这座王城,屠杀城民以解杀父之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也有历史学家提出了不同的意见,说:北方石峁遗址之人,才是灭杀王城的罪魁祸首。在历史上,无数帝王都倾心修建长城,就是为了抵御长城以北的游牧民族。他们骁勇善战,身体素质和战斗力都比长城以南的中原民族强悍,所以,他们所拥有的势力是不容小觑的。

纵观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其中三个都亡于游牧民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的西周时期,北方的犬戎在镐京消灭了周幽王,那一次,中国差点失去了自己的文明。到了春秋时期,北方的戎、狄再次侵扰,如果,不是管仲、齐桓公尊王攘夷,用孔子的话说“吾其披发左衽矣”,大家就都成野蛮人了!

那这一切的一切只是一个推测而已,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随着“陶寺遗址”的出现,中华民族从舜时期开始,就有了切实的“实锤”。虽然,朝代之间的更迭多以残忍的战争为主,多少次的屠杀成为了改朝换代的“重要戏码”,但这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在当时的大环境下,任谁也是无法将其改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