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土生土长的龙王沟人,父母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当一名优秀教师是我从小的梦想和初心。2001年师范毕业的我回到了龙王沟中学任教,一直担任班主任和英语老师。18年来,在乡村教育的沃土上,披星戴月,默默耕耘。

长期的毕业班教学工作,我们班主任已经习惯在黎明的曙光到来之前早早起床:五点十分,准时出现在教室,陪伴孩子们,在孩子们的读书声准备着一天的工作;等到放学,和孩子们一起去餐厅陪伴他们就餐,农村的经济条件不好,有的孩子家庭状况非常差,每周带的生活费都不足,有的孩子就不去吃饭,我就会拿着班级的名单到餐厅点名,监督他们吃饭。

上课的时候,在教室的后边有一张我的桌子,那是我工作的战场,希望多去陪伴,多去关注,多去了解他们;晚上第三节老师们总是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都抢着去给孩子们无偿辅导功课,一直到10点多;放学后等所有孩子安然入睡后,离开宿舍时都已经过了11点了。

这就是我们教育人的每朝每夕。不论春秋冬夏,我们龙王沟中学的每位班主任都在重复着这样的工作,每天和孩子们在一起努力着,并快乐着。回想起十多年的班主任生活,似乎一直都是这样平平淡淡,现在留下的是在桌斗里一打又一打的信件,是邮箱里一封又一封的邮件,是在微信里一条又一条的问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一些记忆,至今难忘。

2011年,班里有一个叫“陈延香”的女孩,命运坎坷,养父六十多岁,家里经济条件极差。懂事的她有一天她跑过来哭着对我说:”朱老师,我不想上学了……”了解情况之后,我就暗下决心:绝对不能让这么懂事的姑娘没学上!于是,从那天起,我就承担起一个老师和母亲的责任,从初中到高中,从高中到大学....哪怕是在我经济压力最大的时候,也要竭尽所能地帮她一起度过每一个难关……

2016年,陈延香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黑龙江科技大学,我继续在物质上和精神上帮助这个孩子完成了大学梦。当我了解到千里之外的她因牵挂家中的老父亲不能安心学习时,我就隔三差五的给她父亲打电话,或者到其家中看望老人。一次陈延香的父亲生病自己无法去医院,我和丈夫带他去求医,然后陆续的把药送到家里,使老人病情得到及时救治。冬天,担心陈延香养父为了供孩子上学舍不得买保暖的衣物,我提前把过冬的保暖衣物买好送到家里……在我的关心、支持和鼓励下,陈延香大学期间获得了多项荣誉。每当收到她打来的电话和问候,做为在她成长之路上给予多一点关注的老师,心理总是满满的自豪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8年秋,作为优秀青年教师,我被任命为中学部教导主任。而那一年也是学校最艰难的一年,推优推困走了一批教师,没有新分教师,代课教师难聘,面对教师资源紧张问题。于是,我又担任九年级的班主任并同时带两个班的英语课。由于没有任何的教导主任的工作经验,工作压力真的很大,但是想想学校处境,想想全体教师同样都在艰苦的付出,我一咬牙:无论如何也要坚持下去!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全体师生的顽强拼搏, 2019年中招考试中重点高中上线59人,达到了1:3的超高上线率。

都说,女人最艰难的时光莫过于孩子幼小时,工作又繁忙。我家大女儿在城里上九年级,小儿子一岁多,每周我都把他们交给七十多岁,身体还不好的爷奶照顾,在孩子需要我鼓励、陪伴和妈妈温暖怀抱的时候,一周分享给他们的爱和温暖只有24小时。周末回家了多想听到孩子叫妈妈一声,可是由于长时间没有相处,看到我就像陌生人一样没有感觉;大孩子抱怨我对他关心不够,丈夫埋怨我要工作不要家,那种滋味真是难受……就在这个上周,一岁多的儿子因为脑炎住院,作为母亲,我多想每时每刻陪伴在孩子身边,但作为老师,我又不想愧对班里的这一群孩子,因为我答应过他们我会一直陪伴他们到毕业……于是,我白天坚持上课,上完课回去带孩子去医院输液,晚上孩子入睡后匆匆忙忙开夜车回学校查看孩子们的就寝情况,早上五点钟又出现在班级门口……每当我扛不住、疲惫的时候,听到同事们一句句暖人的问候,看到学生们懂事上进的目光,我又觉得一切都值了,心里是满满的幸福!和我有同经历的老师还有很多,但是我不怕,我们龙王沟人不怕,我们乡村教育人不怕!

在我们龙王沟学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老师有很多:退休已经五年的胡海昌老师依然坚守在三尺讲台,每天认真而又执着地投入到工作之中,保持着对教育、对学生、对教师职业如火般的热情,伏案备课的身影深深地震撼和感染了每一位年轻教师;年轻教师张琼铎是一位家在城里的独生女,她把龙王沟视为第二故乡,工作上兢兢业业,无偿为班里的孩子补习功课,短短两年多,已经崭露头角,在全区各类教学教研活动中获奖:年轻教师李俊燕,怀有身孕六个多月,上课期间身体出现突发情况,为了不耽误孩子们,依然坚持把课上完,才赶快去医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时常在想,是什么力量让我们广大乡村教师舍弃休息时间,众志成城?是什么力量,让我们年轻的一辈,风华正茂,甘为人梯?又是什么力量,让老一辈优秀教师双鬓斑白,却依然坚守在工作岗位上?我想,那一定是爱与责任,是每个教育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初心”的担当与责任!我和许多老师一样,体会到了付出后的快乐,拥有这些,我们并不羡慕万贯钱财,因为我们所拥有的就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扎根乡村的18年里,我见证了乡村学校设施的渐渐完善,见证了乡镇教育质量的逐步提升,见证了城乡教育发展的日益均衡。我们始终深入践行卧龙“四度”教育,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坚决抵制一切违背师德师风的行为,我相信,随着国家改革的不断深入,随着对教育事业投入的不断加大,每一个孩子享受到优质教育的梦想会指日可待,卧龙教育的明天将更加辉煌!

来源:卧龙区龙王沟中学 朱燕萍,(略有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