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援朝之役时,“借兵暹罗”的计划最早是一个叫做程鹏起的人提出的,此人虽为一介布衣,但对军国大事极为关心,天启年间他又多次针对辽东战事和白莲教起义建言献策,可惜未被采纳。

程鹏起能提出“借兵暹罗”的计划与其家族的传统和居住地休宁有着密切的联系。

根据《休宁名族志》中的记载,程鹏起为南陈名将程灵洗的三十六世孙,程氏后代素来有习武的传统,在这一传统的影响下,程鹏起不仅习武,而且还知兵。

休宁县隶属于徽州府,徽州又是嘉靖时期大海商王直的家乡,在王直的影响下,徽州地区对倭国、大明东南沿海、南洋的情况都很熟悉。

所以,“借兵暹罗”的计划并不是《万历野获编》中描述的痴人妄语,不仅如此,基于当时暹罗有一支强大海军、倭国国内兵力空虚、暹罗至倭国之间有一条十分顺畅的航道等情况,大明朝廷如果对程鹏起的计划筹谋得当,“借兵暹罗”对倭国捣巢很有可能收到奇效。

程鹏起将“借兵暹罗”的计划上报给朝廷后,立即得到了兵部尚书石星的大力支持,并且石星还方面向程鹏起询问了借兵方略。

恰巧此时,暹罗赴大明朝贡的使臣到达京师,石星派程鹏起游说暹罗贡使,这才有了《明史·暹罗传》中“暹罗请潜师直捣日本”的记载。

大明朝廷在接到暹罗贡使请求出兵的消息后,程鹏起“借兵暹罗”计划正式得到批准,并且在石星的建议下,“借兵暹罗”的计划被扩充为联络暹罗、满喇咖、吕宋、琉球等八个恭顺的南洋属国和琉球一同出兵,并且负责联络诸国的使臣由程鹏起担任。

关于程鹏起出发赴暹罗的日期,史书中并无明确记载,但是根据描写程鹏起出使的《壬辰奉使暹罗,过吴门见赠》一诗中出现的“风霜”二字可知,程鹏起的出使日期应该在万历二十年的秋冬之际。

如果程鹏起能顺利的联络暹罗等国一同出兵,那他将毫无疑问的成为我国古代历史上继班固、王玄策之后又一个外交和军事领域的传奇人物,但是很可惜,程鹏起刚抵达占城就收到了大明朝廷停止出使暹罗等国的诏令。

接到大明朝廷的诏令后,程鹏起只能带着无限的遗憾返回,“借兵暹罗”的计划半路终止。

关于“借兵暹罗”计划半路终止的原因,史料中同样没有明确记载,但是我们可以从“借兵暹罗”的计划本身、大明朝廷批准“借兵暹罗”计划的目的、大明内部对“借兵暹罗”计划的态度这三个方面来找出“借兵暹罗”计划半路终止的原因:

1、程鹏起原本的计划是只向暹罗一国借兵,但是被兵部尚书石星扩充后,“借兵暹罗”的计划就变成了向暹罗、琉球等九国借兵,这里先不考虑程鹏起说服九国一同出兵需要耗费多长时间,光是九国兵力的集结、粮饷、统一指挥、协同作战等问题就构成了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所以,程鹏起“借兵暹罗”的计划被石星扩充后就成了一个根本不可能实现的计划。

2、大明朝廷批准“借兵暹罗”计划的目的是想围魏救赵,可是在程鹏起出使的同时,万历援朝之役在李如松焚毁了倭寇的龙山大仓后已经进入了相持阶段,并且在沈惟敬的运作下,大明朝廷看到了停战的希望。这种情况下,“借兵暹罗”的计划也就失去了用武之地。

3、“借兵暹罗”的计划被批准后,立即引来了朝野上下的非议,他们认为这个计划若实施,必定会使倭寇轻视大明无人。这种情况下,大明朝廷失去了推进“借兵暹罗”计划的动力,“借兵暹罗”的计划只能半路终止了。

虽然程鹏起实现“借兵暹罗”计划的壮举值得钦佩,但是受制于以上三方面的原因,万历援朝之役时,“借兵暹罗”的计划为何会半路终止也就不难理解了。

参考文献

《明史》

《明神宗实录》

《万历野获编》

《明万历壬辰之役“借兵暹罗”发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