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就要到了。这个曾几何时让消费者轻易动容,但如今却频频因为被吐槽而进入人们视野的节日,真实情况到底是什么呢?

其实,今年最大的变化,就是平台对人性开始了更“严密”的把控。有平台设计超多种类复杂,耗费人经历巨大,但实际也优惠不了几块钱的活动,其实就是为了让消费者与平台紧紧绑在一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过去,我们什么都不用做,只需要看到减价商品“买买买”就完事了。但是现在却是各种堪比“诺贝尔奖级别”的数学题:“疯狂抢X元券、抢XXX减XXX、付定金不止X折、定金XXX抵XXX元、满XXXX减XXX、预付立减、付定金打X折......”

今年的套路,来得比以往更猛烈。消费者想在这场所谓“狂欢”中得到真正的实惠,其实一点都不容易。外界也普遍认为:因为电商行业已经达到了增量市场顶端,现在是存量市场,平台需要对用户进行“控制”,这些复杂的游戏就是让人“不想比价”的手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时,也有商家在微博上爆料:“看着好像销量很可观,其实双十一前半个月起,很多店的总销量就已经进入停滞期了,顾客们都在等双十一, 节前很早就开始没人买东西了。而到了节后,爆发消费的结果就是:很长一段时间也是销售停滞期,同样也没人买东西。”

说白了,就是双十一如同一个“汇集点”,把前后很多天本该存在的销量都“吸走”了,达到“双十一繁荣景象”的同时,也让广大商家节前节后付出的成本更高了:不管是人力成本,还是仓储成本,不规律、不正常的业绩势必要用其它方面因素来影响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人员加班熬夜、甚至守夜,物流拥堵爆仓,丢件错投率快速增加,生鲜坏单不断升高,客服服务高度延迟,顾客投诉高峰快速到来......

双十一已经变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与传统平台不同:加入双十一战场的拼多多完全没有和其它平台一样的焦虑。这个双十一,一向热衷推出游戏的拼多多似乎只有一个百亿补贴,和众多大牌以及中国财保联合,在让顾客直接买到减价商品同时,还能确保商品都是正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时,拼多多今年也打出了“不用等待、不用支付定金”的口号,这意味着商家们在其它平台的麻烦,不会在拼多多上看见。换句话说,不管是商家还是消费者,在拼多多上,都不用等双十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拼多多做到了每天都有低价正品,天天都是双十一,谁还会糟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