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民国时期,位于西南边陲的广西可谓是豪杰众多,英雄辈出,从一个政治的边缘省份一跃而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这都离不开一帮大牛人的贡献。如几年时间便攻占大清半壁江山的太平天国诸王,令法军闻风丧胆的民族英雄冯子材和刘永福,北伐时期兵锋直抵山海关的桂军统帅李宗仁、白崇禧,一门三提督的苏氏家族,一门三总督的岑氏家族,一门三翰林的唐氏家族等等,让人应接不暇,大看眼界。这些大牛人都是属于自己那个时代的佼佼者和领军人物,都影响着一个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舆论导向。但是在众多的名人中,为何此人却让一座城市给记住了,他既没有巨大的军功做支撑,也谈不上晚清的封疆大吏,在他那个时代看来也就是一般的主。这里小编就来谈谈这位非同凡响的大人物,他就是文武双丰收,戏曲造诣颇深,后世子孙学术贡献巨大的唐景崧。

说到唐景崧,相信各位都不是很熟悉,也许只是在高中历史教科书里听说过这个人的名字,而且还是有关他的负面信息,也就是在台湾保卫战期间他自己携款内渡厦门,至台湾人民于水火之中于不顾,最终台湾沦陷。其实这很多都是误解,唐景崧不是不抗日,他也是在充分的准备对日作斗争,并制定好相应的作战方案,遗憾的是晚晴政府太腐败,自己拱手让出台湾不说,还不允许大陆人民支持台湾抗日斗争,最终台湾只能沦落日寇之手了。唐景崧是广西桂林人,出自一门三翰林的唐氏家族,并被钦点为翰林院的庶吉士,当个前途十分看好的中央官,后来主动请缨,才有后面的光辉事迹。

主动请缨,投笔从戎。翰林院的庶吉士是一个非常让人看好的位置,虽然不是那么耀眼,也就是做做一些文案工作,整理国家档案,编辑历朝历代的一些典章制度给帝王治理国家作参考,但是翰林院的庶吉士还有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陪太子读书,做太子的老师,这一点相当重要,太子一登基,陪太子读书的这帮人自然就是中央政府的核心要员,明朝时期的内阁成员几乎都出自翰林院的庶吉士。清代承袭明朝制度,内阁虽然不再那么耀眼,但是庶吉士的地位还是很高的,毕竟是陪储君读书的嘛。

唐景崧估计人际关系不够好,要么就是自己官场的情商缺乏,在中央混了十八年还是一个小官,碌碌无为,无法光宗耀祖,眼看自己的前途就到此为止了,然而一件突发事件改变了他的命运,这就是中法战争爆发。光绪八年(1882)年,高卢雄鸡发动侵越战争,兵锋直抵中国西南大门镇南关,举国震动,全民愤怒,唐景崧主动请缨前往越南保胜地区招抚刘永福黑旗军,把反清力量团结起来,一致对外。唐景崧到保胜后直接找到刘永福,利用老乡关系向刘永福靠近,并晓以民族大义,最终刘永福归顺大清,成为抗法斗争的主力干将,配合冯子材取得震惊中外的镇南关大捷;唐景崧还响应张之洞的号召,在广西招募团练,组成景字军,配合湘军、桂军、滇军作战。因抗法积极且战功不小,唐景崧被任命为台湾道道台,后来改迁布政使,光绪二十年时升为台湾巡抚,镇守宝岛。

积极对日作战,保卫宝岛。日本明治维新之后,日本逐步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台湾就是他们制定“大陆政策”时的重点关注对象,在甲午战争之前就对台湾做试探性的进攻,最后大清与之签订协议了事。甲午战争期间,日本的主力集中在中国的东北和黄海一带,但是并没有放弃攻打台湾的打算,并时常派遣调查船进出,了解台湾周围的水文情况,为即将进行的攻台做准备。时任台湾巡抚唐景崧自然也意识到这一点,于是加强台湾地区的防务工作,积极布防澎湖列岛并请求清政府拨款援助。

甲午战败,《马关条约》签订之后,虽然台湾被割让给日本,但是唐景崧七次上书,请求清政府收回成命,毁约再战,誓死不将台湾拱手让给日本人。唐景崧还积极联络会党人士,发动台湾本地的士绅运动,激发他们的爱国之心,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来达到保卫台湾的目的,并组建台湾民兵进行抗战准备。在万般无奈之下,唐景崧还想过“以夷制夷”的策略,就是把台湾地区的一些权益抵押给西方帝国主义,希望他们能够像三国干涉还辽一样把台湾从日本人手里夺回来,奈何帝国主义都是一伙的,最终目的没有实现。此外,清政府严令各地人民支援台湾抗日斗争,并封锁台湾海峡,唐景崧无奈之下只能回到厦门,这并不是他不抗战,而是局势不允许,大势已去。

思想进步,引领潮流。唐景崧回到厦门之后,虽然清政府没有追究他在台湾期间不听政府劝告的“叛逆”大罪,但是为了安抚人心,平息因唐景崧內渡台湾而引起的民愤,于是命令唐景崧回桂林闲居,从此不再过问政事,也正是因此他才在文化上有很深的造诣,并引领一代潮流。唐景崧回到桂林之后便在榕湖南岸建五美堂别墅,现在的桂林五美路也是因此而得名。在闲居之余,唐景崧着手桂林地方戏曲的整理工作,重新校订剧本,培养桂剧人才,组建“桂林春戏班”。此外,自己还亲自撰写剧本并表演示范,成为现代桂剧的开创者。

唐景崧还支持康有为在广西地区进行的变法工作,经常组织民众和地方乡绅、官员去听康有为有关维新变法的讲学;积极倡导官员、乡绅等地方势力加入广西“圣学会”并捐款会费;支持《广仁报》的创办,并给予资金赞助,成为维新思想在广西地区传播的推动者和促进者。唐景崧还积极创办地方学堂,培养人才,比如广西大学的创办者马君武就是在他的影响之下完成治学的转变。唐景崧还十分注重对家人的教育,让翰林的风气在家族中传承;其孙女唐筼便是一代名师,培养出诸如许广平等著名学者,此外还支持并辅佐其丈夫——清华国学四大师之一的陈寅恪先生,使之成为当时历史学研究的领军人物,贡献不可谓不大。

综上所述,唐景崧在任中央官期间并没有多大的建树,碌碌无为虚度了十来年的光阴,中法战争爆发是唐景崧仕途的转折点。从主动请缨前往越南保胜招抚刘永福到抗击日本,镇守台湾,唐景崧都留下了深刻的脚印,也发挥出自己应有的作用。在闲居期间,唐景崧积极倡导桂剧改革,支持维新变法运动,注重人才的培养和教育,这都极大的提高了桂林在近代史上的地位,“五美路”便是桂林这座城市对唐景崧的最大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