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想做女权的话题很久了,知道这仍然是我的水平驾驭不了的命题,但是还是想写出自己的看法,并且想听到你的想法。能够保证的是文章里的话都是来自于自己的想法,没有机械的复制文献或者做网上观点的搬运工。

想做这个选题的初衷来自于之前看到的一个专题报道,探讨一个普通女孩在当代社会从成长伊始到成人的成长的可能性,刚好借由另一个机会作为动因,写下了这些看法,希望不会是太过浅薄的存在。

不平等的存在是被默认的毋庸置疑。

无力感和无奈感的交错,大概是大多数普通女孩在进入大学——这个被父母看作已经半只脚踏入社会的阶段,所感受社会层面的第一感觉。女性的生理弱势被不断的放大,在妈妈转的关于各种女孩遇害的文章不断被强化,生为女孩,就必须要承担比男生多了数倍的担忧吗?父母对于人身安全的不断叮嘱,也不仅仅只停留在关注人身安全的这个表面含义,而是对于生为女孩的各种担忧的浓缩。

迈入大学的再往后一步就是职场和真正的社会了。最近我在看的《请与这样的我恋爱吧》大概算是现代都市的恋爱观点图鉴了,仍然会发现很多女孩不认同社会的观点,却已经被社会改造,并且自己虽然无奈却仍然自己强烈的把自己向着社会不正确的条条框框去改变。节目中的女孩只是图鉴中的代表,但是话外的余音就是就是我们也会变成那样的人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知问题应该思解决,然而对于女权的无知和误知却成为了实现正确女权的最大阻碍。

无知是错误之始。站在男女平等的话题之下,无知呈现的是“无知者无谓”的状态,也就是基于无知,而对现有的束缚女性的条条框框无所谓。 能够承认的是在男女不平等的社会下,社会意识形态很多陈腐的条条框框束缚了女孩,对女权的不知导致很多女孩虽然讨厌社会当中不正确的部分,却仍然按照那样的条框去改变自己,并且自己身体力行的成为了这些条框最有力最坚定的支持者。

误知是最大阻碍。站在男女不平等的现状之下,急切渴望改变这种现状可去因为急切而选择一种错误的理念和错误的方法,反而是对引起大家对正确女权认知的最大障碍。无论是打着大女主旗号的各种内核是玛丽苏剧的偶像剧,还是只打造坚强、坚硬、冰冷、独当一面的女强人是女性形象来作为女权的呼吁,与正确的女权,实则都只是南辕北辙。看似触及其皮毛,实则这种偏激带给无知者的误知,反而是伤其体肤的根本行为。

正确的女权不是追求绝对平等,绝对平等的状况,只是在男性的规则体系中,用男性的权利规则进行游戏,仍然没有摆脱男权体系的框架。正确的女权是在基于男女之间已经存在的生理差异之上,追求相对的平等。用女性自身的力量去在竞争区域内,实现男女平等,实现真正的女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过分强调女权的偏激言论的误区首先是建立在一种敌对思想之上的,也就是对男性的仇视,但是正确的应该是建立在多元化上的,而不是二元对立。其次是对女权概念的混淆,我们说女权实际上是要维护女性正当权益,部分人把这个理解为“女性特权”,而实际上我们是站在人权的角度来讲的,不是想强调什么男权女权,只是讲求基本人权。国内对于女权含义和实行缺乏正确的认知,而男女不平等的现象亟待改变,所以会产生打着“女权”旗号的极端的偏激女权。

从实际情况来看,男性享有并占据了超过本分的社会权利,说明男权制一定程度上通过扭曲了社会制度的方式夺走女性基本权利,所以通过强调女权来引起大家对于男女平等这个话题的关注是正确的,但是需要通过强调正确的女权才能引起对正确的男女平等的思考。急切不代表需要极端,缺失不代表只求速度,只有正确的观念通过合适的速度和方式传播,才能真正改变整个社会意识。如果没有激进的社会变革,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女性解放一而这种变革,和人类历史上所有改变了不公现状的变革一样,往往始于宽容、互助与牺牲,而不是鹬蚌相争,更不是以邻为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传播正确的女权

正确的女权呼吁的是男女平等要求的是自由选择的权利,追求的是一个不需要呼吁女权的社会。正确的女权不是要脱离于义务的权利,而是不再是归属于男性的附庸,承担平等的权利和义务。在广泛的社会事务上,拥有与男性平等的权利,承担与男性平等的义务和责任。

正确的女权不是忽略性别差异的事实,寻找一种无性别或中性化的表达,而是在考虑性别差异和社会环境和角色的客观差异的前提下追求正确的男女平等。

2、女性本身

立足自身实际追求平等。以正视自己弱点、短处为前提,而不是否认女性特质,承认性别差异和自身实际境遇,客观评价自身,注意找到适合自己的社会位置,从事适合自己的工作,才是正确方式。

通过发挥自身优势追求平等。女性只有对自身性别优势更加觉醒和主动发挥,才能进一步确立女性主体,在自立自强中实现性别平等。而不是提倡以女性弱势为基准的“照顾弱者”式的性别平等,因为若是开始利用自己的性别优势,则必然要加深歧视自身的性别劣势。

3、父母老师等社会角色

修正原来对于性别的刻板印象,从性别印象出发做到男女平等。

据研究,从孩子生命最初的24小时开始,父母就根据孩子的性别而对其有不同的看法。而刻板的性别意识不是基于男女真实的差异,而是社会尤其是消费社会塑造的刻板印象。

在一个女孩的成长过程中,鼓励成为自己大于成为某个性别范围框定的自己,鼓励女性意识的表达与探索,主张一种更弹性的性别差异。不要去从小熏陶女性学不会数学不可以从事科学等工作的刻板性别意识,而是鼓励孩子自己探索自己的人生确定自己的性别意识萌芽。

对于长大之后的女性,父母等社会角色应该停止性别期待,不再出现男性应该如何和女性应该如何如何。女性可以拥有“男性”的爱好等,保持单身、追求事业不会因为社会舆论的压力而被视为异类。

4、国家

首先是完善《劳动保障法》,规定公司和职业需要向女性开放的工作机会的底线(在现有程度上提高底线)。对于达不到底线的公司进行惩罚,达到底线并且超额的公司进行适度的奖励(根据超额的比例进行对应程度的奖励)。奖励可以采用企业最真心需要的形式,如适当减税,或者获评社会责任企业奖之类的评奖资格。

其次是加强女子教育,增加女子大学女子中学的数量(确保在正确的体系前提下)。因为男女合校的教育不是为女生准备的。它把女性置于男性的普遍话语体系当中,减少了女性的自主与自立。除去增加数量之外也要考虑从女子学校毕业后的女学生面临的权利保障体系,以及使得女子学校建立起的女生的三观不会被社会所毁坏。如日本社会普遍接受女性结婚就回归家庭的人生走向,并为之构建了充分的权利保障体系;韩国女性也更能接受为家庭付出的角色定位。

5、企业

首先是开放更多的工作机会给女性,尤其是开放更多高层管理类岗位给女性,不要带着传统的有色性别观念眼镜去给应聘者者一个预判断,而是真的将应聘者剥离身上的标签置于同一评价维度。

其次,在面试的时候不会因为性别歧视和女性产假等各个方面的考虑而拒绝女性,不要让公司关于女性福利的保障措施成为拒绝女性的原因。

第三,对于入职的女员工给予更多与其担负的社会责任相对等的福利,尤其是孕假时间规定和孕假归来的升职机制,打破“职场天花板”的默认潜规则。

6.社会组织需要做

发挥非营利组织在推动性别平等中的重要地位,妇女组织、联合国等相关机构等妇女利益有力的表达者通过活动引起社会对于男女平等的正确思考,通过措施扭转社会对于女性和男女平等的错误社会意识,建立正确的社会舆论基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篇推文不是论文性质,只是自己思考的表达,hhh中间有些内容还是有些太过严肃和学术,很谢谢能看到这里的你,也希望可以形成和你的探讨,希望可以在后台看到你的想法。

生为女孩,其实也可以很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