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周末,10月份的物价数据低调出炉了。

不是什么好消息。

10月CPI同比上涨3.8%,前值3%;PPI同比下降1.6%,前值降1.2%。

近年来,中国一直把CPI的涨幅上限设定在3%左右,10月份3.8%的数据,超出市场预期,这是2012年2月以来的最高值了。与此同时,PPI跌幅扩大,也快降到近三年的最低值了。

随手拉一张图就可以看出来,两者之间,已经形成了巨大的剪刀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代表着什么呢?

很久之前,局姐在推送中分析过这两个指标:

CPI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简称,是反映居民家庭一般所购买的消费品和服务项目价格水平变动情况的宏观经济指标。简而言之,它反映的是个人买到消费品的最终价格。

PPI是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的简称,反映工业企业产品第一次出售时的出厂价格的变化趋势和变动幅度。简而言之,它反映的是企业卖出东西的价格。

这么一解析,就很明朗了——10月份,基本处于物价快速上涨,但是企业的收入和利润又在降速的阶段。这种纠结的分化,说“空前”都不为过。

当下,我们到底处于一个什么样子的宏观环境?机构的判断也很分化。有机构判断“滞胀”,有机构认为只是“单品通胀”,他们争论的焦点,主要是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师兄的身价是从今年年初开始一飞冲天的。

中国是世界第一肉类消费大国,猪肉又是所有肉类里面的绝对大户。二师兄身价的上涨,是这一轮CPI节节攀升路上的,绝对重要的推手。

拿10月份的CPI来说,同比上涨3.8%,其中,畜肉类价格上涨66.8%,影响CPI上涨约2.92个百分点。其中,猪肉价格上涨101.3%,影响CPI上涨约2.43个百分点,占CPI同比总涨幅的近三分之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剔除掉猪价之后,10月的CPI涨幅只有1.3%。

因为猪肉涨幅“一家独大”,不少分析师甚至认为当下我们只是面对“单品通胀”,抛开猪肉,都是通缩。

这话在理论层面上完全没有问题。问题是——在一个“吃猪大国”,普通民众的生活里,猪肉是实实在在每天都要吃的,这个成本,不可以拿掉啊!

而且,因为猪肉实在太贵,目前,猪肉替代品,包括牛肉、羊肉都已经开始跟着上涨了。都实现小康那么多年了,大家不吃猪肉就算了,总不能不吃肉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终还不是会造成整个食品CPI的上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这一轮“猪周期”会持续多久呢?

回顾历史,过去十四年,因为养殖散户化、疫病……各种各样的原因,中国大概经历过三轮猪周期,每过三五年,二师兄的身价就要重新飙升一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轮猪价从2019年初才开始上涨,10月份,生猪存栏量只有去年的一半。等存栏的母猪生小猪,小猪再长大可以摆上餐桌,这一轮上涨怎么也得持续一年半上下,可以想象,今年年底到明年年初,整个CPI只会更高。春节又是CPI高涨的时间段,“破5”已经是大概率事件了。

小伙伴们,如果明年春节还想吃上猪肉的话,记得趁现在便宜先买好,冻在冰箱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在两难的情况下,央妈就不太好办了。

CPI持续上涨,说明处于通胀,应该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加息或者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让钱变得更贵,稳定消费价格。

但是PPI同时下行严重,经济还在向谷底滑落,这个时候,加息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虽然可以压制通胀,但会让中小企业的生存环境更加恶劣。如果降息,注入流动性,CPI的涨幅马上就会雪上加霜——甭管拿不拿掉猪的部分。

左右为难的情况下,央妈选择了先稳住。

所以,我们能看到的是,在美国降息三次,全球跟随的大环境下,央妈谨小慎微。降准是降了几次,但降息一直非常保守。先是8月底用LPR改革了整个降息的方式,把房地产单独摘出来,直到11月,才借着MLF降息了区区5 个bp。

这个幅度太小了,基本就是传递一个态度,实际的影响不大。

资金面一直没有好转,房地产融资被严控,加上“房住不炒”的政策一直没有放松。和CPI从年初开始逐步上涨相对的是,楼市逐步陷入低谷。

社科院数据显示,在涨幅放缓5个月之后,今年9月,24个核心城市二手房价格由涨转降。

这一轮房地产的冷,和二师兄的身价多少有点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在这一轮超级“猪周期”的阴影下,房地产可能会怎么走?

首先,政策面上,有“猪周期”在,楼市政策在明年CPI回复平缓之前,都不会有转向的可能。

虽然目前有一些区域打着“人才引进”的旗号变相宽松限购,但都是局部的“一城一策”,与整个楼市基调没有太大关系。

前段时间,孙宏斌都出来说话了,千万不要幻想调控放松。

其次,资金面上,实际上的降息已经开始了,但是,房贷利率会更强调稳定。

11月,1年期LPR大概率会小幅下调,估摸着顶多能降10个bp,但5年期及以上LPR不太可能下调。就算下调,银行在操作房贷加点的时候,也会把这个幅度给冲抵回去,所以影响不大。

不过,明年CPI高点过去之后,可能会有更加明晰的货币政策——或许是更加明显的降息。

从这个角度看,今年年底房企缺钱甩卖的时候,确实是捡漏良机。当然,前提是你是刚需。

投资的话,为了减少资金的机会成本,完全可以等真正降息再说。

最后,想提醒一句,虽然房地产一直是“夜壶”,但今时不同往日了。

毕竟,以终止土地财政为目标的财税改革已经打响了(复习→大变局!一场终结“土地财政”的财税改革,已经打响…),而严控房价,本身也是促进经济复苏的手段之一。

毕竟,在现在PPI这么疲软的时候,降息真不一定对实体经济有用——如果做企业不赚钱,就算拿到了钱,企业也可能选择还掉贷款,而不是扩大再生产。

但如果消费上去了,就不一样了,可以直接拉动经济繁荣。

房价保持平稳,购买力能不能匀出来流向消费市场?这个观点本身存在分歧。但是,如果大部分人都在担心房价会涨,那么,减少花销,存钱攒首付肯定是他们的首要选择。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