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习水县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大力推进河长治水、科技治污加强生态建设,赤水河成为美酒河,每年各类酒企为赤水河周边县市税收贡献达100多亿元。同时旅游业大发展,今年前10月,仅赤水河旁的土城镇景区,就接待游客50万余人次,全镇旅游收入达3000多万元。好生态带来红利成为经济新引擎。

该县明确一个县直部门为该县级河长责任配合单位,乡镇党委政府领导分别任辖区河长,负责开展落实辖区巡水治水工作,各级河长工作列为党政领导干部年度政绩考核。目前,全县32条河流,97座湖泊、水库已纳入3级河长制管理,每名河长都有了“责任田”。同时,聘请了237名河库保洁员,开展河库日常巡查和保洁工作。

同时,该县加大水政执法力度,依法拆除违法占用河流拦河养鱼等违法建筑,恢复该河道原貌。并依法取缔和关闭赤水河习水段的兴旺、文强等4个河道采砂企业。

曾经的二郎镇杨家园水库,由于网箱养鱼,生态环境较为恶化。该县推行“收网上岸、调产转业”工程,实行“资金补贴 政策扶持 就业引导”的扶持模式。针对杨家园水库网箱养鱼的情况,采用政府买单补贴方式,投入拆除资金200余万元,水库养鱼网箱,杜绝投放饲料养殖污染水源的不良现象,目前全县共计退出网箱养鱼700多箱,拆除管理房900多平方米,征收简易筏、皮滑艇等26个,从源头上治理了污染源。

该县环保、水务等部门,在赤水河习水河境内建立断面水质自动监测站3座,实施24小时对赤水流域水质监测判断,每4个小时,水质监测设备从赤水河里自动随机抽水到监测站,监测水环境的11个环保参数,如果相关数据分析超标,及时启动相应级别响应,彻查污染源。通过近5年来数据的不间断监测监察,赤水河在该县境内的水质整体达到2类标准。

打出一系列的生态环保组合拳,让曾经因采煤出名,靠山吃山的习水县,转变成今天治水依水,治水富民的红色旅游地。曾经因河而生的国家级贫困县习水县,已通过国家第三方评估,顺利摘掉贫困县的帽子。(韦圣乾 余昌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