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教育孩子就要掌握一个原则:让孩子跳一跳,能摘到果子。如果果子挂的太高,孩子即使跳了也摘不到,多次尝试后就会丧失学习的信心,失去进一步学习的动力。

犹如著名的跳蚤实验:有人往一个玻璃杯里放进一只跳蚤,发现跳蚤立即轻易地跳了出来。再重复几遍,结果还是一样。根据测试,跳蚤跳的高度一般可达它身体的400倍左右,所以说跳蚤可以称得上是动物界的跳高冠军。

接下来实验者再把这只跳蚤放进杯子里,不过这次是立即同时在杯子上加一个玻璃盖,“嘣”的一声,跳蚤重重地撞在玻璃盖上。跳蚤十分困惑,但是它不会停下来,因为跳蚤的生活方式就是“跳”。

一次次被撞,跳蚤开始变得聪明起来了,它开始根据盖子的高度来调整自己所跳的高度。再一阵子以后呢,发现这只跳蚤再也没有撞击到这个盖子,而是在盖子下面自由地跳动。
  一天后,实验者开始把这个盖子轻轻拿掉,跳蚤不知道盖子已经去掉了,它还是在原来的这个高度继续地跳。
  三天以后,他发现这只跳蚤还在那里跳。
  一周以后发现,这只可怜的跳蚤还在这个玻璃杯里不停地跳着——其实它已经无法跳出这个玻璃杯了。

难道跳蚤真的不能跳出这个杯子吗?绝对不是。只是它的心里已经默认了这个杯子的高度是自己无法逾越的 吗 。
人也是这样,多次的不成功就会暗示自己的潜意识:成功不是可能的,这个是没有办法做到的。尤其是孩子,年龄小更是经不住打击,多次失败后也会启动自我保护机制----选择放弃努力学习。
因此在辅导孩子学习时,为了能让孩子尽快并且长久地体会到学习的进步和快乐,就要想办法寻找到孩子的学习起点,有效帮助孩子找到学习的自信,进而激发学习的动力。

那么,什么是孩子的学习起点呢?其实孩子每次起跳的那一个点就是孩子的学习起点,也就是孩子学习新知的基础。只有基础打得牢才能更有有利于新知的学习,在学习新知中找到乐趣,进一步启发学习源动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例如在进行分数除法的计算辅导时,我们就可以根据孩子的不同表现来寻找他们在学习分数除法计算方面的起点。
如果有的孩子拿过题来就约分,如 ,这就说明这个孩子还没有掌握分数除法的算理:一个数除以一个数不为零的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由此,这个学生的学习起点就可以确定为分数除法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上。因此,在辅导时就要引导孩子多加深理解分数除法的含义和算理等。
如果有的孩子
很显然 这两题的结果也是错误的,这说明这个孩子不仅没有理解和掌握分数除法的算理,甚至是分数乘法的算理也没有掌握好。

由此我们就可以确定孩子的学习起点就是分数乘法的算理的学习和理解。学习起点确定以后就要加大对孩子分数乘法相关知识的辅导,熟练以后再进一步加强分数除法的作业辅导。这样才能打通孩子对分数除法计算的有效理解与掌握,否则只停留在分数除法上面就会收效甚微。
如果有的孩子做成这样:
结果不是最简分数,就说明孩子对七的乘法口诀运用不熟练。乘法口诀的背诵与熟练运用,就是孩子的学习起点。
为进一步提高孩子的分数除法计算水平,就要求辅导者专门从乘法口诀这一点开始来辅导孩子,一直达到灵活运用快速约分计算的目的。
假如孩子这样做 做题时粗心,数都抄错了,把35写成了36。
这说明孩子的学习起点就不是具体的知识点了,而是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的问题了。这就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孩子做事耐心、细致,认真审题等学习习惯的辅导与培养了。
那么,在辅导时采用什么方法,才能有效地寻找孩子的学习起点呢?

通过实践以下方法比较有效:

第一,观察分析法,就是通过孩子做的题来分析孩子错题的原因,知识缺漏的点在哪里?基本上错题的点就是孩子学习的起点了。
第二,谈话询问法
一般情况下拿出一道题或一些练习题,可以先问一下孩子,让孩子谈谈他对这些题的学习掌握情况,哪些题他错的多?还没有掌握好的地方有哪些?原因是什么?还有哪些知识点及疑难点?孩子对自己的目前的学习基本上会有一个大概的认知,他们自己觉得的疑难点,辅导者稍加分析就基本可以确定出孩子的学习起点。
第三,抽查提问法
辅导者找出某一个知识点提问孩子,让孩子回答,或让孩子做,孩子回回答不上来或做不上来,再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进一步分析原因。不会的原因基本上也可以确定为孩子的学习起点。
总之,孩子疑难点、知识露点、困惑点等找出来后,才能更精准地对孩子进行有效地辅导。

也只有及时地由点到面地给孩子把相关知识补足补齐全了,基础点、起点打牢了,孩子才能更轻松地学习新知,更有信心地去解决新的问题。

否则身陷进各个知识漏洞中,时间长了,孩子的学习起点也就被更进一步拉低了,又怎能产生有效学习的心情及学习的动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