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刚刚过去的

双十一购物狂欢节

,淘宝天猫又一次刷新了我们对于

“购买力”

的认知,那些整天在网络上哭喊“穷”的网友,竟然暗自买了这么多东西。

仅仅00:00刚过,淘宝手机APP就因为使用人数过多宕机,1分钟成交额突破百亿,5分钟突破三百亿,12分钟突破五百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简直瞠目结舌,破纪录速度堪比去年快了两分钟,仅仅一年,我们的物质基础又上升了一个阶段,面对生活需求能更加大方的出手,是一件好事。

但换一个方面来想,每一笔钱都是用的称心如意的吗?抛开凑单,凑优惠券,凑减免而胡乱买的鸡肋之外,我相信有很多很多人,都是在“可买可不买,但其他人都买了,我也买。”这个想法上按下支付按钮的。面对大力度的折扣,“不买”似乎成为了一种特立独行的存在,其实购物的背后,也涉及了不少消费的心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买就out了?
2011年11月11日,双十一这个新名词正式出现,在以前,十一月十一日只是光棍节,但从那一天之后,双十一成为了全网络的购物狂欢,而八年之后的今天,双十一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甚至在十一月初就开始宣传。 参与人数也越来越多,到如今,几乎所有上过网的人都有意或者无意参与到这个活动中去了,所有人讨论的都是“你买了什么”“你花了多少钱”,似乎在这个日子里不花钱,不买东西的人十分“另类“不合群”。

从众心理便是这样出现,当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将自己的认知判断偏向多数人的时候,便失去了独立性。
或许有些人只是物欲不强,但因为这个节日里没有参与活动,与他人没有“聊天话题”看着别人探讨的火热却插不进去嘴,觉得自己不合群,索性买了一些不是很需要的东西。这是导致不理性消费的问题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凑单背后的隐形消费
双十一活动的打折和满减优惠吸引了不少人前去购买,除了日用品之外,我想不少人都“被迫”买了一些不是很需要但不买又不行的鸡肋产品,根本原因,是因为“如果不买这些东西,就没办法凑到刚刚好的减免。就拿生活中最常见的“点外卖”举例,冬天到了,都想要喝一杯温热的奶茶,打开外卖软件之后,一杯奶茶十几块钱,二点两杯奶茶只需要二十块钱,这个时候要是冲动一点,索性就买两杯,反正第二杯“半价”

这正是“捡漏”心理在作祟,明明算起来也没有多便宜,但只要被标上了“打折”“半价”“减免”字样,就会格外吸引人购买。
为了凑满刚好的价格,专门购买一些产品,表面上看起来像是省钱了,但真会值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超前消费

随着时代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贷款app频频出现

,花呗,借呗这样方便的软件已经催生了不少人

“借呗还花呗”“拆东墙补西墙”

,而更严重的,还有一直处在风口浪尖上的

“裸贷”。

就在九月警方接到一起报警,大学生“小玲”(化名),因为看上一部手机没有能力购买,于是动了“违法贷款”的心思,添加了朋友圈不征信贷款的陌生人,向对方发送了自己的裸照。 可对方并没有放款,反而拉黑小玲,

并且用裸照威胁小玲

,让小玲给他们打钱,不到半年就向对方支付了8000元,直到今年九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超前消费”所带来的不仅仅是便利,更多的不理智消费,无法偿还,个人征信拉黑等情况,虽然现在贷款软件越来越多,可最重要的不是你能拿到多少钱,而是你能存下来多少钱。同样的,分期付款也是这个道理。譬如时下使用最多的分期平台“花呗”,分期所带来的不仅仅是支付额外手续费,更多的是“额度提升”这种考验自控力的东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先使用各种红包福利将你吸引进去,开启花呗默认付款,日常生活全用花呗,接着因为使用花呗次数多“增加你的可使用额度”,从一开始一千两千直到上万,这个时候就必须格外控制自己不能陷入“可用多少花多少的状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此之外,“分期免息”等等看似优惠的措施,实际上是在增加用户对于“分期”“借款”的依赖性,认为只要有分期,就没有关系,超支就超支,到最后越用越多,直到无法偿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消费的真谛消费的根源,是判断你消费的东西“值不值”。所谓“值不值”,是依据你所购买的东西本身能带给你的收益是多少。 譬如,食品,房车,奢侈品,凑单……等等,根据价值来看,他们可以分为“低价高需”“高价高需”“高价低需”“低价低需”。我们需要按照需求度来排序他们的先后顺序,需求度最高价格最低,满足我们生活必须的食品和衣物,是第一类,满足衣食之后,便是存钱买房和买车,这是第二类,当我们满足了日常必须,便能考虑第三类高价值低需求的奢侈品,而不是本末倒置,为了追求华美抛弃刚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在完成这些之后,还会面临另一个消费问题。
那就是“购买一件一千块的轻奢T恤好,还是购买十件一百块的普通T恤好?”“一顿饭吃几百块钱最好的食物,还是吃一般般几十块钱?” 抛开个人享受的需求来看,或许会有人说,这都是“必需品啊”?在必需品里,有很多都带有“不确定价值性”的标签。购买了一件上千的衣服,想要穿两年,结果一年就觉得过时不穿了,吃一顿昂贵大餐,却发现并不符合口味,这些都是“不确定价值”,而另外的东西“十件普通T恤”“普通一顿饭”虽然没有那么让人享受的成分,但他们没有风险,不会让花钱变得具有挑战性。 我推荐,在还未经济自由的时候,尽量不要去做带有风险性的尝试。
说到头,还是那句话,消费不是不买,是理性消费,购买自己所需要的,若一直被诱导性消费、买一堆可有可无的东西,实则是浪费! 理性消费,合理消费,在适当的范围内超前消费,是当代年轻人应对购物狂潮,乃至于应对生活必备的方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没有不好的父母,只有不幸的父母因为他们没有走出教育的误区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幸的孩子因为他们没能接受到正确的教育《大观家庭教育课堂》教养孩子的十四堂课给你高效教养孩子的方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求助者需求你的指引,而你成为了他们航行海上的灯塔。

穿梭黑夜,最终驶向岸边。

加入希望24热线,结识五湖四海志同道合的朋友,

提升自我,拯救他人生命,将奉献盛放在心间。

最终,盛开出繁花。

2019年下半年希望24热线志愿者招募全国20个城市同步启动。

长按扫码获取详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