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男孩不能学舞蹈?前几天被综艺《舞蹈风暴》圈粉。选手们旋转跳跃不停歇,仿佛地球引力跟他们没有丝毫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这些身段和各种舞蹈太美了,我全程张着嘴巴看完:这到底是哪里请来的各路神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在惊叹之余,还是发现了网上各种质疑的声音——

好好的男孩,跳芭蕾真的太“娘”了; 紧身裤绷着屁股真的有点恶心; 看不下去了;
……
无独有偶。 前段时间,一直备受全民关注的英国乔治小王子也遭到了美国媒体的质疑。
只因为在他对外公开的课程表上,赫然出现了“芭蕾课”的字样。

媒体节目主持人Lara Spencer和身后的观众哄堂大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们之所以发笑, 或许是觉得乔治作为小王子的身份,学习芭蕾这种课不够“男孩化”。 舞蹈优雅柔美,是看得见的音乐和情感,难道这种细腻柔软的东西,天生就跟男孩无缘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女孩就该织毛衣?

虽然我们现在的社会观念已经非常进步了,但依然充斥着各种世俗的性别概念。
比如我们会默认,女孩本该娇弱温柔,说话稍微大一点声音,就会被认为没个女孩样。
甚至在成都某小学,专门开设一门“纠正性别错位”的课程,以此来界定男孩和女孩的区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个学校里,为女孩设定的课程是织毛衣,为男孩设定的课程是学习“造火箭”。
校长表示,最近这些年,男生和女生在成长和学习上因为同样的资源而出现了“被塑造“的性别错位,所以开设这门课程,有助于学生们清晰地认知自己的性别。
这都是些什么鬼?都9012年了,女孩还在被设定成织毛衣?男孩就该去造火箭吗?
关键是现实总会对他们啪啪打脸,因为女孩除了可以学织毛衣,也能成为宇航员啊。
2012年神舟九号飞船顺利升空, 我国首位女航天员刘洋和其他两名男航天员一起,搭载 神舟九号飞船 进入太空,而 在这之前,全世界已有56名女航天员到过太空。
之前看过著名儿童教育学家骆晓戈的一段采访。 她说曾有个女孩跟她诉苦,小时候喜欢打篮球,父母不同意,非逼着她去学古琴,觉得优雅的东西更适合女孩,她特别抗拒,甚至想把自己的手指剁掉。 这个女孩最后说:说不定是我的父母,活生生地扼杀了一个篮球天才。

因为性别偏见而去设定孩子的出路,只会让孩子的人生越走越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男孩女孩的大脑,本身并无太大差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事实是,除去男孩本身的睾丸素高于女孩以及其他性别生理上的差异之外,孩子们在最开始出生的时候,大脑其实没有太大区别。

因为孩子们在性别上被分成“男孩”和“女孩”,成长过程中被人为安排的玩具和场景都不相同。

长时间的差异化养育方式,才会导致男孩女孩的大脑结构出现明显的区别。

英国医生Javid Abdelmoneim做了一个实验。他要探究的问题是:性别差异有多少程度是因为受到成人对待态度的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找了两个婴儿做实验,男孩Edward被穿上了女孩的衣服,女孩Sophie被穿上了男孩的衣服。
志愿者看到衣服上标注着“Sophie“的婴儿(实际上是男孩),立即挑选了布娃娃给”她“。
而即使是“Sophie“自己去拿起机器人玩,志愿者也会选择毛绒玩具把机器人换到一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通过纪录片可以看到,几乎所有的志愿者在面对婴儿表象的性别之分的时候,都会下意识地区别对待。选择一些“男孩玩具”或者“女孩玩具”。
作为大人,我们始终在帮孩子进行选择,哪些才是他们“应该”玩的。 事实上,男孩和女孩的先天能力差异并不大,但因为接触的玩具和游戏的不同,长期下来,就会对孩子的大脑结构和学术能力产生影响。 如果无法克制性别偏见,我们很容易以差异化的方式养育男孩女孩。而差异化的选择,会对孩子成长发育产生重大影响,让男孩女孩变得更为不同。
而来自英国的神经成像的顶级专家Gina Rippon指出: “男孩和女孩行为上的巨大差异,并不是在胚胎时就注定的,而更多受到了环境的影响,而人们往往普遍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养育方式对孩子的影响有多么深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Gina Rippon说:男孩女孩大脑的差异其实非常小

这部纪录片叫做《男女本无差别》。

是我们成人的观念和选择,让男孩女孩的大脑变得不同。听上去不可思议,但这的确是现实一种。

乔治小王子被嘲笑了,但还有很多正在被嘲笑被歧视着的男孩女孩们。 比如,中国台湾的“玫瑰少年”叶永志。
只因为他爱微笑,爱关怀妈妈,爱做“女孩子爱做的事“,于是被老师和同学们质疑,被取笑”娘娘腔“,同学们甚至趁他上厕所的时候脱下他的裤子,以此想验证“他是不是个女孩“。

自从乔治小王子学芭蕾被群嘲,我就在期待一个没有性别偏见的未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自从乔治小王子学芭蕾被群嘲,我就在期待一个没有性别偏见的未来

他到后来,从来不敢在下课的时候去厕所。还给妈妈留纸条说:有人要打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个时代“流氓罪”是被所有人诟病的,但胡老师在狱中终于如释负重,他亲手葬送掉自己多年的人生,只为做到人们眼中的“男人样”。性别差异所带来的歧视,真的会害人不浅。唯一值得安慰的事是,叶永志去世之后两年,当地出台了《性别平等教育法》。 而令人细思极恐的是,那些“像男孩一样”和“像女孩一样“诸如此类的话听得多了,仿佛不太会再去思考这些话到底有什么问题。我们甚至会因为性别问题,没有办法坚持去喜欢我们原本喜欢的事物,甚至是职业,从而被迫改变一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回到文章一开始提到的英国乔治王子学舞蹈被媒体取笑的事。
事件出来以后,大量网友都站出来批评此媒体的不妥当。很多舞者甚至发起了一个话题:“Boysdancetoo“(男孩也能跳舞),很多男舞者都在街头跳舞来表明态度——
男孩也可以喜欢跳舞,也可以学习芭蕾舞,每个人都有追求自己喜欢的事物的权利,并且不被嘲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会看到,男孩在舞蹈中也可以尽力舒展自己的身体,享受音乐律动带给自己和他人的欢愉,女孩在球类和力量型对抗中的飒爽英姿, 也会让人觉得“巾帼不让须眉”。
世俗对性别的定义,本身就是狭隘的,因为孩子们的潜力要远远大于性别赋予的能力。

作为父母,我们有义务和责任引领孩子在合法合理的范围之内发现自己,认清自己,让他们变得更加优秀。

但性别平等不是靠喊几句口号就能实现的。真正要做到没有性别偏见,是需要在日常生活的细微事情中去改善。

我们应该始终相信——

每个人都一样,每个人都略有不同,不预设自己能做到,也不预设自己做不到。这才是真正的平等;

而至于期待他们成为一个更好的男孩或者女孩,本身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孩子能不能成为真正的自己。

这才是最珍贵的。

“这首歌献给曾经认为自己完全没有机会没有选择的你, 你一定要记得选择你自己, 支持你自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手爸妈训练营第一期已经开班啦!没赶上车的童鞋们怎么办?
第二期11月15日开班!
扫码入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END-

策划:有养

撰文:源满

编辑:源满

资料及图片来源:

BBC记录片《No More Boys and Girls》 综艺《舞蹈风暴》
百度、豆瓣 腾讯视频《玫瑰少年叶永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