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小的身材,大方的衣着,亲切的笑容,温和的话语,这是习水县同民镇蔺江村支部书记朱县飞给人的第一印象。提起朱县飞,蔺江村的村民无一不竖起大拇指,纷纷夸他很“合群”,是百姓的贴心人!群众的知心朋友!  一路走来都是歌,满怀真情只为民。两年来,在朱县飞的带领下,蔺江村作为省级深度贫困村如期于2018年出列,在2018的全县脱贫攻坚表彰大会上,蔺江村被评为脱贫攻坚减贫摘帽“先进基层党支部”。  显担当,凝聚合力强班子  “县飞,你要考虑好,深度贫困村是把双刃剑,担子可不轻,干得好,群众满意,组织也会认可,干得不好,责任可不小。”   “请书记放心,我想好了,一定做好最充分的准备和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这是2017年10月初,习水县同民镇党委领导准备下派朱县飞到深度贫困村蔺江村任支部书记前找他谈话时的对话。回忆当时,仍然能从朱支书坚定的神情里感受到当时他言语之间体现的责任与担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支书上任,如何抓好班子队伍建设,发动村干部参与脱贫攻坚,发挥村干部自身优势,凝聚帮扶干部和村干部合力,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成了朱支书亟需破解的难题。  “我们村支两委的干部都是群众投票选起来的,有群众的信任更有群众的期待,或许我们难以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但是我们要尽我们所能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在支委扩大会上,讲到村干部如何切实履职尽责时朱县飞说道。  为解决村干部认识不够深、站位不够高的问题,朱县飞坚持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全面加强村支两委班子建设,通过组织召开支委会、党员大会、脱贫攻坚专题组织生活会,认真带头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重要讲话精神,教育党员干部增强“四个意识”,自觉践行“脱贫攻坚我带头”,全面提升班子谋大局、抓大事、促发展的能力。  兴产业,发展种植大茶树  高山出好茶。蔺江村全域位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该村的大树茶大多分布在海拔800米——1200米之间,一年四季云遮雾绕,茶叶宽大厚实,喝过人的都说汤色好、味道醇厚。如何靠山吃山,如何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成为现实成了朱县飞的心事。   但是部分群众认为大茶树高大遮阴,影响庄稼,没能带来实在的经济效益,所以常被破坏于山民的刀斧之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开发大树茶,朱县飞与帮扶单位共同发力,四下寻找茶企,帮助老百姓销售茶青,把大树茶作为蔺江的主导产业来发展,往年15元/斤的茶青卖不出去,2018年直接上涨到30元/斤。  “采几天的茶叶,买米吃都够一年了!”年满70岁的罗绍权谈及卖茶叶的事,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罗绍权是退伍军人,腿上落下残疾行动不便,老伴年龄大,生活全靠民政抚恤和低保。采茶是个轻巧活,自己家几十棵大树茶,没成想摘来卖了都够买一年的粮食了。  “我们村这些大树茶几十上百年了,在座的各位曾经肩挑背扛锄头挖,你们一年一年种过来了,田土都没荒,现在村里出去的年轻人,他们回来会继续种吗?那下一代呢?……”村里每个组的动员会,朱县飞都会亲自到场宣传动员。  在朱县飞的宣传发动下,群众对于大树茶产业的发展也都激情高涨。据统计,到2019年春,全村四个村民组共计种植大树茶1700余亩,2018年、2019年村里组织群众采摘茶青销售总计约5000斤,给群众直接创收15万元。  合脾气,亲近群众解民忧  蔺江村龙山组86岁的老党员陈明远眼睛不好使,子女在外打拼,长期一个人居住。每次上龙山,朱县飞都要去看看她,嘘寒问暖,叮嘱她走上走下慢点……  进村入组,朱县飞每次碰到过路的群众总会寒暄一句:“您要去哪儿?路上注意安全哈。”碰到老年人或背东西他有时还开车托运,很多次看见朱支书打开后备箱,总能看见些农用物资残留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7年冬,全县三房建设攻坚期,按脱贫攻坚期间帮扶干部与农户“同吃同住同劳动”的要求,朱县飞带头执行,为鼓励群众推进度,动员干部齐参与,每到一户便直接“投工投劳”,帮忙搬砖、拌混凝土、浇筑地圈梁,有群众将图片发朋友圈,有人点赞,也有人说是作秀,问他如何看这个问题。  朱县飞说:“作秀的时间长了就不叫作秀了。”  正是他默默地付出,干部们齐参与、群众总动员,全村78户危改、68户人居环境整治、38户老旧房整治在脱贫攻坚第三方评估前全面竣工。  “书记,这个会啷个(怎么)开?喊一户脱贫一户吗?”“要不,我们看有没有自愿申请脱贫退出的?”“我申请脱贫!”“我也申请脱贫!”……这是在贫困户脱贫退出评议会上,建档立卡贫困户对照“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指标自主申请脱贫退出的场景……   “群众工作,路走得越远,心走得越近。”朱县飞支书说,不忘初心做好群众工作,用心用情去帮扶,群众会感恩党的政策,感谢党的干部,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便油然而生。

通讯员 罗利飞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徐春燕

编审 郑德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