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徐汇法院举行《2014-2018年度区属国有企业劳动争议案件审判白皮书》发布会,院党组书记、院长曹洁,区副巡视员、国资委党委书记冯上达,区国资委党委副书记、主任周婷婷,徐汇法院党组成员蒋克勤出席发布会,区国资委和徐汇法院相关部门负责人,10家区属国有企业的负责人等参加。

发布会 · 现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发布会 · 声音

会上,徐汇法院党组成员蒋克勤介绍了白皮书的主要内容,企业代表结合自身职工权益保障工作作了交流发言。

冯上达书记感谢区法院近年来对国资系统的关心和支持,表示徐汇法院审判白皮书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要求与会企业深刻认识和谐的劳动关系对依法治企的重要意义,针对可能存在的问题作深入细致的排查,不断完善企业用工管理制度。企业要充分利用好法院提供的纠纷化解和普法宣传平台,提升企业依法治理水平。要严守纪律红线,筑牢政策底线,坚持合法合规经营,全面推进从严治企,全力推动国有资本不断做强做优做大。

曹洁院长表示,此次审判白皮书的发布,旨在帮助区属国有企业在劳动争议纠纷的处置上,变事后化解为前端预防,促进实现劳资关系更加和谐稳定,增强国有企业竞争力,也是徐汇法院推进落实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重要举措。接下来,法院将在抓好执法办案的同时,加强调研分析,延伸审判职能,在营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中,取得更好成效。一是进一步提高工作站位,强化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职责和使命。二是进一步加强调研沟通,找准工作着力点和发力点,保障措施精准,提高服务保障成效。三是进一步抓好执法办案,将司法服务企业发展、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贯穿到立案、审判、执行全流程,拓展到诉前调解、判后释疑和法治宣传,把各项工作做实做细、做大做强。

本次审判白皮书的内容包括对区属国有企业劳动争议案件的概况介绍、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下一步改进的对策与建议、徐汇法院助力化解区属企业纠纷的工作举措以及相关典型案例。下面,小编就带大家一睹审判白皮书中的精华内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区属企业如何应对纠纷?

● 规范用工管理

企业作为劳动争议案件的主体,其用工管理的规范与否直接影响到劳资关系的和谐构建,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更应尽到企业社会责任,发挥主观能动性。针对出现的相关问题,区属国有企业在招退工手续的办理、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支付工资等方面应当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规定,落实到专人负责相关事宜,降低用工风险,在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基础上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

● 妥善处理“特殊用工”

从司法实践来看,清洁工、保安等岗位建立特殊劳动关系、企业改制后承继劳动关系以及聘用退休人员的情形易产生纠纷,绝大部分属于“历史遗留问题”。建议区属国有企业在提供就业平台的同时,及时对可能涉及争议的相关人群进行梳理,积极与劳动者进行沟通,厘清双方权利义务关系,并保留相应证据,以减少法律风险。

● 积极制定企业规章制度、员工手册

从已审结的案件来看,部分区属企业有对于法律理解存在偏差的情况,建议相关人事负责人员在理论学习的同时,阅读相关司法案例,在制定员工手册或其他企业规章制度时能够有的放矢,针对各行业及各岗位的特点,在合理合法的基础上规范企业自身的用工管理制度。

● 积极发挥工会职能

区属企业中有不少老员工用工关系的延续历经企业改制等特殊历史背景,过程中涉及就业政策性文件,工会作为区属企业与劳动者沟通的桥梁,在制定涉劳动者利益的规章制度、解除员工劳动关系、集体劳动合同协商等方面,企业应保证其参与性,充分发挥工会维护、建设、参与、教育职能。此外,对于涉区属国有企业案件调解率偏低的特点,建议区属国有企业充分发挥工会的斡旋作用,拓展化解矛盾的思路,创建和谐劳资关系。

徐汇法院助力化解区属企业纠纷

有哪些工作举措?

● 健全联动机制,搭建调解平台

徐汇法院与徐汇区总工会协作,制定预警联动机制,就辖区内的典型事件、群体纠纷及时上报备案,并搭建多元调解平台,在需要时派驻法官至区总工会与街道法律工作者进行对接,妥善处置矛盾激化案件。

● 拓展司法职能,源头化解纠纷

徐汇法院资深劳动争议法官定期受邀至工会、街道开设讲座,通过法官对相关法律法规的理解及适用的讲解,再结合具体案例对不同类型劳动争议案件进行分析,引导劳动者理性维权,促使用人单位依法用工、规范管理。

“海燕信箱”依托徐汇法院网站设立,以长期从事劳动争议审判工作的汪海燕审判长命名,利用其个人卡通头像作为标识,对当事人涉及劳动争议疑问及咨询及时作出解答。徐汇法院目前在“上海徐汇法院”微信公众号中设立海燕信箱板块,定期对劳动争议热点问题、用工风险等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进行解答,扩大了劳动争议咨询沟通平台的作用和影响,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