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普惠涉经济犯罪!100万贷款利息14.8万,保险+服务费14.4万

近日,平安普惠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在一起与借款人追偿权纠纷的民事判决书中,被江苏省徐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为“行为涉嫌经济犯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江苏省徐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书

中国平安的年报显示,2015年,平安普惠金融业务新增贷款量达483亿元,同比增长160%,线下贷款及服务门店达552家;2016年三季度,平安普惠业务集群负责人接受采访时透露,其贷款余额已经突破1200亿元,累计已有1600万名用户数据,是目前中国最大的消费金融服务商。

2016年底,普惠业务管理贷款余额达到1466.40亿元;截至2017年底,贷款余额2884.34亿元,比年初增长96.7%;而截至2018年底,普惠业务管理贷款余额3750.06亿元,比年初增长30.0%,30天以上逾期率为2.3%;截至2019年6月30日,管理贷款余额4078.55亿元,仅较年初增长8.8%;30天以上的逾期率为2.2%。

贷款外的“附加项目”

企查查显示,平安普惠担保有关的判决文书已有2884条,与此案类似的情况有多起,平安普惠担保基本为胜诉,但问题颇多。

除了担保公司,一提起平安普惠想到更多的是它的贷款业务。网上不少评论信息表示,平安普惠放贷不合规,涉嫌暴力催收、收取砍头息、强制购买保险等问题。

除了新增贷款增速放缓外,随着业务的扩张,平安普惠业务的投诉量也在陆续上升,聚投诉数据统计,涉及平安普惠的投诉量目前为8415,解决量为1772,解决率为21.06%。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次平安普惠输了官司,“硬怼”法院

原本只是稀松平常的一个事,需要公安机关调查确认的意思。公安还没开始行动,平安普惠自己就迫不及待地跳出来了怼法院。

11月8日深夜,平安普惠社区连夜发出的一份“硬怼”徐州中院和媒体的公告《关于媒体报道“平安普惠设立关联公司放贷”的声明》,让人大跌眼镜。尽管是对相关报道的声明,但是却处处透露着平安普惠和法院判决“较劲”的味道。

这个声明的开头部分,平安普惠把徐州中院称为“个别地方法院”。

这份声明里,平安普惠称:判决中关于其“通过设立关联公司的方式大量放贷,以达到获取不法利益的目的”的观点与公司实际业务情况完全不符。

这份公告的内容里,平安普惠否认徐州中院的判决内容,认为徐州中院对其“关联公司”、“大量放贷”、“不法利益”等裁定与公司实际情况不符。

其次,平安普惠表示:“我司并未收到任何公安机关的任何刑事调查通知,未进入任何刑事调查程序。”

这句“未收到任何公安机关的任何刑事调查通知”,让人们读到了平安普惠跟法院较劲的“底气”。

这份声明出来后,引起更大范围关注和声浪及更大的质疑。也许是因质疑,也许是平安普惠也觉得自己言辞的不妥,于是,悄悄地把声明给删掉了。

11月11日晚上,平安普惠又发出一份新的声明《关于个别媒体有关报道的澄清》。

公告删除又重新发,而且发了一份言之无物的声明,这可是应对舆论的大忌。

附2份声明截图:关于媒体报道“平安普惠设立关联公司放贷”的声明关于个别媒体有关报道的澄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次平安普惠在案件中败诉,只是法院判决的问题吗?也许没那么无辜。

徐州中院对平安普惠详细判决为:平安普惠与平安小贷公司通过设立关联公司的方式大量放贷,以达到获取不法利益的目的,其行为涉嫌经济犯罪。

此次平安普惠不服判决,一审法院裁定驳回平安普惠的上诉,将案件材料移送公安机关处理,并无不当。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裁定。

这件事你怎么看呢?本来想再上诉的,结果被驳回上诉,维持原裁定平安普惠涉嫌经济犯罪,同时将案件材料移送公安机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