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杨广好大喜功、穷兵黩武,在位14年间,大力营建东都洛阳和大运河,为此不惜疲极民力,令天下苦不堪言。与此同时,他还亲自西讨吐谷浑、三征高句丽,虽然拓地千里,却让国家元气大伤,经济近乎崩溃。在这种情况下,无以为生的流民、饥民揭竿而起,各地豪强也纷纷趁乱举兵,导致中原混战不休,帝国面临分崩离析的危险。

大乱开始后,隋炀帝就率领文武百官来到了江都,一来避难,二来用当地的美景美色麻醉自己。虽然开上去隋炀帝是醉生梦死,十分开心,但是实际上隋炀帝的心里也是十分苦闷的。他“又尝引镜自照,顾谓萧后曰:‘好头颈,谁当斫之?’”随着北方叛乱的加剧,随着隋炀帝到江南的人都知道,回家是没希望了,但是他们的思乡情绪却越来越严重,并且迅速传染到全军,最后酿成了兵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时江都粮尽,从驾骁果多关中人,久客思乡里,见帝无西意,多谋叛归,郎将窦贤遂帅所部西走,帝遣骑追斩之,而亡者犹不止,帝患之。”“虎贲郎将扶风司马德戡素有宠于帝,帝使领骁果屯于东城,德戡与所善虎贲郎将元礼、直裴虔通谋曰:‘今骁果人人欲亡,我欲言之,恐先事受诛;不言,于后事发,亦不免族灭,奈何?又闻关内沦没,李孝常以华阴叛,上囚其二弟,欲杀之。我辈家属皆在西,能无此虑乎!’二人皆惧,曰:‘然则计将安出?’德戡曰:‘骁果若亡,不若与之俱去。’二人皆曰:‘善!’因转相招引,内史舍人元敏、虎牙郎将赵行枢、鹰扬郎将孟秉、符玺郎牛方裕、直长许弘仁、薛世良、城门郎唐奉义、医正张恺、勋侍杨士览等皆与之同谋,日夜相结约,于广座明论叛计,无所畏避。有宫人白萧后曰:‘外间人人欲反。’后曰:‘任汝奏之。’宫人言于帝,帝大怒,以为非所宜言,斩之。其后宫人复白后,后曰:‘天下事一朝至此,无可救者,何用言之,徒令帝忧耳!’自是无复言者。”

就这样在后宫的隐瞒和将士的不满中,兵变已然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司马德戡、元礼和直阁裴虔通商议,后者建议他们去联络将作少监宇文智及,以便谋划逃亡事宜。没成想,宇文智及却替司马德戡等人分析形势,认为逃亡的风险极大,倒不如在江都举兵造反、弑杀昏君,然后光明正大地率领军队回返关中。司马德戡认为很有道理,于是决意发动叛乱。

宇文智及的意见是迎奉自己的哥哥、右屯卫将军宇文化及为首领整合叛军,“相约既定,方告化及。化及性本驽怯,初闻大惧,色动流汗,久之乃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业十四年(618年)三月,叛乱正式发生。司马德戡、裴虔通等人率军入宫,在击杀负责守卫工作的大将独孤盛后,直闯入宫中以抓捕隋炀帝。皇帝此时已获知兵变的消息,仓皇改装易服逃入西阁,希望能躲过一劫,但最终还是被叛军抓捕,并被押送至寝殿。“贼欲弑帝,帝曰:‘天子死自有法,何得加以锋刃!取鸩酒来!’文举等不许,使令狐行达顿帝令坐。帝自解练巾授行达,缢杀之。”随着隋炀帝的遇害,隋朝事实上已经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