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摄影师Bruna Vidal)

01

“呵护关怀不等于爱”

之前和朋友喝酒聊天的时候,说起了“缺爱”这个话题。朋友说:“我是个比较缺爱的人,我希望得到别人对我的呵护关怀,也希望男朋友可以对自己好。”

我当时问她:“你对于’缺爱’这个词的理解是什么?”

她:“缺爱,就是缺少呵护关怀吧?”

我:“照你这样说的逻辑,不就是爱=呵护/关怀?”

她:“难道不是吗?”

我:“呵护是呵护,关怀是关怀,并不意味着它们和爱是一样的。”

可能很多人看到这里就会把文章关掉(这TM写的什么狗屁东西,作者又在哗众取宠),因为在很多人的观念里,呵护/关怀就是爱。

但我今天可以明确告诉你,不是。

那么,缺爱的人,缺的到底是什么?

02

“缺的不是爱,而是自我”

在解释前我先举个例子,在一段情感关系中,我们会发现,那些说自己“缺爱”的人,总是不可避免地“作”一下,日积月累把自己的感情给“作”死了;又或者是,无论是吵架还是分手,都会把自己折磨得“死去活来”,以“彰显”自己对于爱情的坚定……等等。

在这些例子中,你敢说他们是真的“缺爱”吗?我看未必。作死或者吵架,他们的伴侣都未必不爱他们。

可以说,口口声声说自己“缺爱”的人,“缺”的其实大多是内心的“缺失”。

也就是说,他们缺的不是爱,而是自我。

你会发现,当你缺失自我的时候,你会感觉到人生没有方向,而且非常迷茫焦虑。在这个时候,爱情无疑是你能抓住的一根救命稻草(假如你正在谈恋爱的话),它是你在溺水前唯一能抓住的东西。

所以,当爱情在你身边时,它便成了你逃避现实的港湾,你一想到爱情、恋人,你的内心就会很平静。

不幸的是,你的平静并不足以维持很长的时间,因为那不是你内在自我散发的精神力量。所以你会发现新的问题来了:你需要反复询问伴侣,以确定对方对你的爱意。譬如:

“你喜欢我什么啊?”
“假如我XXX了,你还会爱我或者离开我吗?”

希望通过对方之口得到答案,想想都挺累的。

通过外在事物对自己的肯定,希望他人关心、认可自己,本身就是一件悲催的事。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无疑会形成一种周而复始的恶性循环:

外在事物的关注——假装“自我”回来了——从而真正失去自我——更加拼命索取外在事物的关注……

03

“如何塑造真正的自我”

其实,一个人之所以缺乏自我,往往和自身的童年经历有关。

在我们童年时期,如果没有得到充分的关注、认可、关心,那么长大后极有可能发展成为一个“缺爱”的人。注意,这里所说的“缺爱”不是指“爱”,而是指“自我”。

一个人的“自我”,是指自己对自己的客观认识。遗憾的是,很多人都没有“自我”。在这一点上,我认为伟大的哲学家柏拉图先生已经对“自我”有个很精辟的解释: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

如果你没有问过自己,你就会发现自己很容易被外在的事物所控制,你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同、关心,你觉得自己“缺爱”,你需要别人不断反复肯定和告诉你:ta是爱你的。你可能只希望对方能够对你体贴温柔,你可能认为儿女情长就是一切。

于是你并不在意自己是谁,要成为谁。在这个过程中,你从来没有正视过真正的自己,从未自己给过自己肯定。

那么,你可能会问我:那缺“爱”的人要怎么办?

几年前有部电影叫《玩美舞娘》,里面有个情节我觉得很有意思。埃及舞娘伊思玛汗在教女主的舞蹈时,曾对女主说:“你要去倾听自己的内心,去感受你自己。”

这个道理,我认为也可以用于缺“爱”的人的身上。

所以,可以尝试着去倾听一下自己内心的声音,必要时可以用笔纸写下来,看看自己真正所缺的是什么。慢慢的你就会发现,找到自我后,你就不再是那个“缺爱”的人了。

(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关注我的账号——“知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