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现在的和尚有一条基本规定,那就是只吃素食,其实这个风气早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前就十分盛行了。古时吃素,倒不是因为经济条件不好,吃不起肉,而是因为当时“养、助、益、充”的饮食观念所致,他们提倡“五谷为养、五果为助”,这在最早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中就曾有过详细记载。

另外最主要的一个因素还是受到了老庄清静无为思想的影响,他们崇尚自然,认为吃肉会使人气浊,吃素使人气清,因此才会极力奉行素食主义的原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凡事都有个度,过了这个度的话就不太好了。《汉书》中曾记载过这么一件事:当时有一个叫周泽的人,顿顿都是吃素,以至于营养不良生病了。后来他老婆就说他,何苦要如此折磨自己,结果周泽顿时火冒三丈,当场就以“干犯斋禁”的罪名把老婆送进了监狱。那么这到底是什么罪呢?其实有点儿类似现在的“严重破坏社会秩序”。至于另外的“坐斋不谨”则更为严重,是要杀头的。这个又是什么罪呢?其实说来很搞笑,就是在吃素的时候不小心放了个屁。试想下,吃饭的时候放个屁就要被杀头,也真是够恐怖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点儿跑偏了,我们接着说和尚吃素的事。其实这个和尚一开始是可以吃肉的,为何这么说?因为佛经《戒律广本》中写得很明白:佛教没有吃素的规定,佛家禁止吃的是“荤”。这个“荤”自然不是我们现在的概念,我们现在所讲的“荤”,佛教称之为“腥”,佛经中的“荤”也不念hun,而念xun,就是熏的意思,指得是气味熏人的蔬菜,“荤乃蔬菜之臭者”。

《梵网经》里讲得更是具体:“若佛子不得食五辛。大蒜、葱、慈葱、兰葱、兴渠是五辛”,“荤”指得就是这五种蔬菜。我们单从荤字是草头而非肉旁,就可以说明其原始意义了,是植物而非动物。佛教认为吃了荤之后,会有损精诚,耗散人气,以至于难以通神明,所以才会禁止。可现如今还是有太多的和尚没能把佛经读通,所食的斋菜中不仅有葱还有蒜,看来这这么多年的斋饭,算是白吃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都知道佛教又有大乘和小乘之分。大乘是一心度人,以自度为度人手段,所以什么肉都不能吃;而小乘则是但求自度,不求度人,所以是允许吃三种“净肉”的。那么是哪三种呢?一我眼不见其杀者,二不闻为我杀者,三无为我而杀之疑者。所以现如今印度、斯里兰卡等国家的和尚以及我国少数民族的和尚,都还是允许吃肉的。

那么现如今我国大部分和尚不准吃肉的规矩是什么时候,由谁规定的呢?这就不得不提一个人了,他就是一千四百多年前南朝的梁武帝萧衍,这个规定就是由他最先提出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当时笃信佛教那叫一个痴迷啊,竟然先后四次擅离职守,跑到庙里去当和尚。堂堂一国的皇帝,竟然自动放弃所有的一切,就连身体都舍掉,要变成庙里的庙产,可见其痴迷程度究竟有多深。大臣们自然是不会同意的,于是后来就想出了个办法,把他从庙宇里用真金白银给赎回来。怎奈萧衍坚决舍身,于是就这般反复的赎了四次,最后终于还是回来继续当皇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整日是手不释卷,一部《大般涅经》,可谓是烂熟于心。经书中有规定:“戒杀生”,于是萧衍就想,要活学活用啊,干脆就不准吃肉好了!肉不能吃了,我看你们杀生还有何用?于是立马就传旨下去:臣民全都提倡吃素;和尚一律不准吃肉;天地神明祖宗,享受和尚待遇。这个作何理解呢?也就是说祭祀天地神明祖宗的供品,不准再用三牲,统统改成面粉做的三牲。一时间,素食者“天下户口,几去其半”。所以说,和尚不准吃肉,其实完全就是从萧衍“不杀生”观点中演化出来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