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院校是公安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具有普通高等学校的属性,更具鲜明的公安行业特色。公安院校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党育人、为公安育才,努力为公安机关培养造就更多高素质公安专业人才。这一初心和使命寄托着公安工作的希望、承载着公安事业的未来,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完成这一光荣使命,公安院校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红色基因的重要论述,深刻把握红色基因在政治方向、价值引领、行为准则方面的深刻内涵,在育人育警中传承红色基因、锻铸忠诚警魂。

锻铸忠诚警魂 将红色基因的根本政治方向融入公安专业人才培养底色

对党和人民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从来都是公安队伍的红色基因。长期的工作实践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公安院校必须立足其政治属性和职业特点,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引领作用,把忠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始终。

习近平总书记对公安工作提出的“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十六字总要求,是建警治警的总方略,是公安专业人才培养的指针。其中,“对党忠诚”是最基本的政治要求。我们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英模人物的示范作用和校园文化的涵养作用,将宣讲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最新发展成果和挖掘学校忠诚教育资源结合起来,坚持政治建警、全面从严治警,使学警坚定对党、国家、人民和法律的信念,筑牢忠诚品质的思想根基。

加强价值引领 将红色基因的重要灵魂融入人才培养主阵地

抓住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一关键课程,引导学警自觉学习党史、新中国史、公安史,发挥英模资源优势,用好大别山精神、延安精神等革命精神和任长霞精神、邱娥国精神等公安英模精神,积极推动红色资源进科研、进学科、进教材、进课堂、进学警头脑,引导学警在传承红色基因中感悟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

同时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论坛讲堂相结合,构建“大思政”格局,开创新时代政治建警、文化育人的新模式,加强对学校自身红色文化和红色基因的挖掘,组织公安英模、道德模范、英模子女和省内外公安机关专家和实战部门技术骨干走上论坛讲堂,通过一个个精彩案例和一个个英模故事,荡涤学警心灵,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培育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增强学警的职业认同感。

注重融入实战 将红色基因的重要准则融入公安专业人才培养实践

红色文化教育不同于一般说教,它通过生动感人的故事打动、感染青年学子,在潜移默化中阐释党的性质和宗旨,促使他们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情怀。公安高校要扎根本地实际办教育,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公安工作需要中提高学警为人民服务的能力素质,在实践中检验公安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近年来,在各种大型安保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广大学警深入基层接受实战洗礼,既出色完成工作任务,又锤炼铁一般的理想信念、践行铁一般的责任担当、练就铁一般的过硬本领、打造铁一般的纪律作风。

按照“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的要求,要在发挥实战优势的同时,依托“校局合作”平台,在大别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发源地基层公安机关、英模校友建功立业的基层单位建立实习和德育基地,实现“合作共建、协同育警”,使学警在大型安保中、基层社会实践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能力素质,不断深化教学练战一体化教学模式。

新时代,公安院校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密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与进一步传承红色基因、锻铸忠诚警魂结合起来,培养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在创造安全稳定的政治社会环境中践行新使命,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公安工作需要中展现新作为。(屈慧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