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瞅着训练营即将进入尾声

一直潜伏在训练营群里的我们决定——

帮用户解答一些纠结的问题:

注:以下答案由有养内容研发中心提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养:

我们总说人的性格、品德都是有代际传承的,你的身上有你父母的影子,你的孩子身上有你的影子,这个还是得用开放的心态去接受。

先说说遇到隔代教育如何避免孩子受到影响的问题,这个算是世纪难题,如果你们是成长型家庭,不妨跟老人们聊一聊,把最担心和最不希望、最有分歧的点都聊一下,至少在思维上达成某种统一,我们做任何事儿,都得谋定而后动,教育也是一样。

如果你说,“不,我爸妈一见到孩子啊,谁说什么都没用,我完全解决不了,也无法沟通”。

那我的建议就是,请自己带孩子,这个影响无法避免。

再来说如果在隔代教育的影响之下,父母是不是对孩子的影响还是最重要的,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孩子是在一个整体的环境因素里塑造的自我,你的陪伴,你父母的教养方式,你小区的环境,你周围的社会,孩子的幼儿园,以及接触的朋友等等复杂的因素塑造了孩子的性格。这个就是你卷入程度不同,占比就不同

打个比方,你特别希望改变孩子的性格,把ta送到某个机构6个小时,感觉还不错,但是回家之后呢,除去睡眠时间,有多少时间可以把ta再同化回来?这种同化就是所谓的影响,父母的特殊地位不是体现出来的,而是从你的参与中影响出来的,有一句老话龙生龙凤生凤,我们总把这句话理解成基因问题,但事实上更多的科学证明,环境对于孩子的影响同等重要,而隔代教育其实就是环境创设中的一部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养:

之前我曾经采访千万大V同时也曾经是儿科医生的虾米妈咪,我们聊到过这个话题,首先要跟这位妈妈说,这个很正常

为什么呢?

我们在家里所接触的菌群与在社区中接触的菌群以及在幼儿园中接触的菌群是不一样的,孩子是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如果总是不让孩子去,那怎么才能产生更强的抵抗力呢?额外说一句,如果是二胎家庭,老大上幼儿园,你发现家里没出去玩的宝宝怎么也生病了呢?

其实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关于最关注的的健康问题,我先做这个解答,还是不放心的家长可以听一听周洲解读的《脏养》(有养app上有哦,文末扫码可下载)你会有更深刻的了解。

其次我们就说到了分离焦虑问题,之前跟张怡筠博士一起做的《入园分离焦虑》课程真的建议这位妈妈听一下,我们要了解这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最最重要的是先要保证自己的情绪稳定,不要孩子泪眼汪汪你也泪眼汪汪,那么这就是一个无止境的恶性循环。

给个建议,可以跟老师商量协助,给他在幼儿园找一个玩伴,或多或少的给一些外力的撮合,让他们变成彼此的好朋友,那妈妈就可以跟他去聊,你难道不想跟谁谁谁玩吗?

第二呢就是让他带一个自己在家里常用的玩具去学校,提升一些安全感,事实上我们发现分离焦虑越严重的,就越是没有做过入园准备的家庭。入园前是需要做准备的哦,孩子无法接受断崖式的离别,也就变得容易理解,对于孩子,不管什么事儿都得循序渐进。

有养:

玩是肯定要玩的,最好是自然环境,也就是在这个季节特有的体验,如果是长途的旅行也是很好的体验。

当然体验分很多种啦,可以是融入自然环境的爬山、钓鱼、赏枫,也可以让孩子知道原来当北京已经是冬天了,海南还是夏天,玩当然也不能瞎玩,这个时候做一些科普,效果可比强迫孩子去学知识要好玩的多,那么孩子的好奇心也会得到启发,说到好奇心,这些季节也要一些独特的活动,比如用枫叶贴画之类也是宅在家里时很好的选择。

------这是问题结束的分割线------

有养父母成长训练营一二期已经接近尾声,还有没有人期待第三期?留言区告诉我,我帮你催催~

关于教育,你有没有什么问题?留言区告诉我,可能下次的文章就来解决你的问题哦~

-END-

策划:有养

内容鸣谢:有养内容研发中心

问题来源:有养父母成长训练营

编辑:王机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