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卿美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另一个强盗放火。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这是法国大作家雨果写给法军上尉巴特勒的一封信。由此,火烧圆明园成为英法联军侵略中国的最有力罪证,同时也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最著名的一个历史事件。人们在惋惜圆明园被毁的时候,却没有想到,当年放火烧毁圆明园的还有中国老百姓的“功劳”。

1860年10月18日,英军冲入圆明园,准备纵火焚烧圆明园,但苦于没有火器。晚清政论家汪康年曾有记载:“各军并无火器,只有水桶、水锅而已。”周边围观的百姓得知后,纷纷从家里拿来火盆、秸秆,帮助英军一起纵火。据说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其实在纵火之前,当地百姓早已跟英法联军一起,完成了对圆明园的劫掠。北京百姓如此帮忙英法联军,其实只是当时中国百姓的一个缩影而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英法联军侵占北京

英军联军是从天津进入北京的,再看看天津百姓是如何做的。据英军总司令格兰特的日记记载,1860年8月1日,英法联军兵临天津北塘镇。联军派翻译带着一面白旗去镇内谈判,要求北塘投降。此时,一位模样貌似很受人尊敬的老者向联军表示,不反对他们进入北塘。随后,老者对联军进城给出了提醒,哪里有大炮,哪里有炸药。英法联军对此非常感激。原来,清军虽撤退,但在炮台周围都埋有炸药,相当于地雷,一旦踩上就会引发爆炸。正是老人的提醒,英法联军顺利占领北塘,避免了重大伤亡。

如果说北塘老人只是一个汉奸,是个例的话,那么天津的百姓的反应就很难解释了。8月24日,英法联军进入天津。天津百姓开始还是比较害怕的,有的躲在家里不敢出门,有的早已逃出了城。但后来发现,英法联军没有骚扰百姓,相反还比较友善。天津百姓认为,英法联军无害。于是,百姓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纷纷给联军送来各种吃食。羊肉、牛肉、苹果、梨子、桃子、葡萄等。牛羊肉都是重达七八十磅的上等肉。还有另联军非常惊喜的是,天津百姓还送来了大冰块,这让饱受暑热煎熬的联军非常感激。

一位天津粮商还把自家的豪宅腾出来给联军的长官居住。格兰特与额尔金、葛罗等统帅就住在粮商的房子里。这座房子干净、整洁、宽敞,舒适,甚至还比较豪华,深得格兰特等人喜欢。

英法联军是从广东北上天津的,那么再看看广东的百姓。广东百姓大致分为三类,一类是看热闹的。1857年12月28日,英法联军进攻广州,双方炮击不断。一些珠江沿岸的百姓竟然像看烟花表演一样欣赏着双方的炮击场景,似乎完全与自己无关一样。还有一类是向联军卖东西的。这些人基本都是小商小贩,向联军售卖一些日常生活用品与食物。此类“唯利是图”的商贩不仅广东有,福建、浙江等地也曾出现过。

还有一类最奇葩,就是直接为联军服务的百姓。这些人都是联军从广州、香港雇佣的苦力,大约有五千余人。雇佣他们的代价就是管吃管穿,每月还发9美元。他们主要负责搬运行李、抬担架,并不用上战场打仗,基本就是后勤保障人员。英军对这批广东苦力很是赞赏。在英军的记载中是这样说的,“广东苦力英勇无畏,很享受战争带来的乐趣。无论哪一方死亡,他们都会欢呼喝彩。法军雇佣的苦力,还会站在深及脖子的壕沟里,脑袋顶着梯子,让法国士兵从上面踩过去。就连英法联军的军官都认为,这些中国苦力,如果给予适当的训练和引导,绝对会是优秀的士兵。”

事实上,这些人都是小偷与海盗,似乎与普通百姓还是有区别的。联军方面也清楚,他们是为了维持生计,他们相信只要好好表现就能赚到钱。虽然他们没有参战任务,比如在攻打炮台时,苦力们只需帮助联军搬梯子即可。但有时他们也会与联军一起并肩战斗,一起攻击清军。或许他们只为赢得联军的好感,多赚几个打赏而已。

相对庙堂上的高官,这些底层群体,不管是小偷、流氓还是海盗,其实都是百姓。他们为何愿意帮助敌军攻打清廷?其实早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时,就已经有了答案。1842年7月,英军进攻镇江。负责守城的清军副都统海龄还在花天酒地玩女人。最可恨的是,大敌当前之际,他以捉汉奸为名,大肆抓捕百姓。“百姓有违言,即是汉奸,吾兵足以杀之。”百姓稍微有不满,就被当作汉奸杀了,连妇女孩子都不放过。短短几天,就屠杀了一百七十余人。满城都是冤魂。当英军攻打镇江时,镇江百姓纷纷为英军的胜利叫好、欢呼。

另外,尽管满清统治了二百多年,但各地满汉矛盾仍很突出。洋人打进来,主要针对的是清军、朝廷。广大百姓自然看热闹不嫌事大。早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时,英军统帅义律就意识到了这点,他发现中国东南一带的百姓,更喜欢做生意,并不关心政治,更不会热爱鞑靼统治者。为此,英军达成一个共识,尽量不与中国人民作对。同时,每占领一城,都会及时做当地百姓的思想工作。比如用中文张贴布告,告诉百姓英军打击的是清政府,而不是百姓。

到了英法联军时,无论是联军还是百姓,彼此都有了相处的经验。此时,出现百姓大力帮助联军的事情就不再稀奇。然而,在清廷看来,他们不承认人心尽失,仍然认为百姓是不明真相的群众,是被别有用心的洋人所蒙骗、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