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晚雪鉴:

朱山映雪与中国雪的意象

文|冀城晨光

小雪节气的第二天,西北地区普降瑞雪,应了节气,也应了冬天的景致。白雪皑皑,山川裹素,天地间一片苍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城甘谷,人们沉浸在一夜惊雪的气氛中,踏雪而行,赏冬日美景。

朱山载雪,丹崖带赤。苍山与枯树相映成趣,白雪与朱崖交相辉映,好一幅美丽的朱山冬雪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山下这块积雪覆压着的荒坡,是汉唐丝路古道。这里曾是车水马龙,驼铃阵阵,“贡道开西域,星轺达帝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白驹过隙,千年一瞬。多少历史尘埃,如今覆于积雪之下,踏上去“咯咯”作响。听!这是历史的回声。脚下岁月如歌,纵然往者如昔,却也寻不见。空回首,天地茫茫,古今不辨。

01

咏雪名句

国人爱雪,自古皆然。写雪名句第一首当属《诗经》: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菲菲。《诗经·小雅·采薇》

自此以后,以雪为题吟之颂之者,不绝于书。有描绘雪景绝美的千古名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王维《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有描写雪天生活场景的佳句:

岁暮风动地,夜寒雪连天。老夫何处宿,暖帐温炉前。——白居易《风雪中作》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纳兰性德《长相思》

一幅生动的生活图景,拉进了古今的距离,共同的景致让人们有了心灵的共鸣,所以雪不再是冰冷的,而多了一丝温暖。

02

名著里的雪

在古典文学名著中,也有对雪景的描写。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对雪景描绘最多的是《三顾茅庐》,或称《玄德风雪访孔明》

时值隆冬,天气严寒,彤云密布。行无数里,忽然朔风凛凛,瑞雪霏霏:山如玉簇,林似银妆。张飞曰:“天寒地冻,尚不用兵,岂能宜远见无益之人乎!不如回新野以避风雪。”玄德曰:“吾正欲欲使孔明知我殷勤之意。如弟辈怕冷,可先回去。”飞曰:“死且不怕,岂怕冷乎!但恐哥哥空劳神思。”玄德曰:“勿多言,只相随同去。”《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 刘玄德三顾茅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备访孔明不见,刚要上马返回。只见小桥之西,一人暖帽遮头,狐裘蔽体,骑着一驴,后随一青衣小童,携一葫芦酒,踏雪而来;转过小桥,口吟诗一首。诗曰:

一夜北风寒,万里彤云厚。长空雪乱飘,改尽江山旧。仰面观火虚,疑是玉龙斗。纷纷鳞甲飞,顷刻遍宇宙。骑驴过小桥,独叹梅花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人有诗单道玄德风雪访孔明。诗曰:

“一天风雪访贤良,不遇空回意感伤。冻合溪桥山石滑,寒侵鞍马路途长。当头片片梨花落,扑面纷纷柳絮狂。回首停鞭遥望处,烂银堆满卧龙冈。”

银装、玉镞、鳞甲、梨花、柳絮、烂银,关于风雪的描写,或在风景之中,或在言语之中,或在诗句之中。通过多种元素的渲染出风雪载途的景象,以此突显刘备访贤之艰辛与诚心。同时,风雪山林将以孔明为代表的名士风度刻画得淋漓尽致,恰如一幅《风雪山林高士图》。

《三顾茅庐》对雪景的描写,充分地烘托了人物个性,渲染了故事情节。正如黄承彦诗云:“长空雪乱飘,改尽江山旧。”“纷纷鳞甲飞,顷刻遍宇宙。”这里的雪如鳞甲,可改江山旧貌。因此,卧龙岗的雪无处不充盈着天下治乱意味。

另一部古典文学巨著《红楼梦》中也有经典的雪景描写。据统计《红楼梦》写到雪共293处(前八十回154处,后四十回139处),87版电视剧《红楼梦》中对雪景作了两处经典描绘,一是“琉璃世界白雪红梅”,二是片尾“白茫茫大地一片真干净”。

第四十九回《琉璃世界白雪红梅 脂粉香娃割腥啖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众人说笑出了夹道东门一看,四面粉妆银砌,忽见宝琴披着凫靥裘站在山坡上遥等。身后一个丫鬟抱着一瓶红梅。众人都笑道:“少了两个人,他却在这里等着,也弄梅花去了。”贾母喜得忙笑道:“你们瞧,这山坡上配上他的这个人品,又是这件衣裳,后头又是这样梅花,像个什么?”众人都笑道:“这像老太太屋里挂的仇十洲画‘双艳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琉璃世界白雪梅花意境。87版红楼梦剧照绝美地再现了这一景象,也将中国古代几千年的审美展现出来。白雪茫茫,群芳凋谢,只有梅花凌寒独开,也正是如此,白雪与红梅成为绝配,赢得人们的赞美。而这皑皑白雪却是岁月最严酷的推手,贾府的也在雪中凋零。所以,王熙凤在雪天凄惨逝去,贾宝玉在雪天出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的个人情感流露,到“长空雪乱飘,改尽江山旧”,再到“落了片白茫茫大地一片真干净”雪的意象在中国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雪已经不是普通的景致,而是凝结了中国人的审美情趣与共识,预示着中国历史的兴衰与变迁,传统时代的雪的意境也到了极致。所以,在中华文化中,雪,是一个重要的文化意象。

雪,是岁月最圣洁的形态。

人,总该在岁月中留点什么。如苏轼所言: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