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档案馆语音版(11月25日)信仰与闹市隔绝的另一个世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声音档案馆语音版(11月25日)信仰与闹市隔绝的另一个世界

主播;主播:燕茹 李翔宇

十五的月亮升上了天空呐

为什么旁边没有云彩

我等待着美丽的姑娘呀

你为什么还不来

······

很多人都是因为这首歌第一次知道了敖包

即使你认为你身处在大草原里,在“原生态”里,你的身边牛羊成群,一阵细雨之后彩虹出现——这些都无法改变,你正身处一个急速变革的时代这样一个事实。信仰也是如此。

有人说全世界1300万的男人都流着成吉思汗的血,我一厢情愿地以此来解释自己为什么会喜欢上蒙古族文化,也许在我的身上也流淌着一点点蒙古族人的血液。今天我和大家一起聊一聊内蒙族的精神信仰,关于蒙古族的敖包文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草原牧民们倡导天人合一和英雄主义。蒙古游牧民族曾经奉行征服世界理念,铁骑扫过欧亚大陆的大片土地,后来当游牧民族意识到战争扩张的领土并不能带来繁荣后,他们引入了藏传佛教,期望从宗教中获得指示。

而敖包作为蒙古民族文化的代表形式之一,在媒体的传播下已达到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程度。一首《敖包相会》的蒙古民族民歌,更是敖包文化达到登峰造极的宣传热度,红透大江南北。

如今,游牧民族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之下,又开始新的民族文化自觉的探索。虽然在草原,依旧可以看到虔诚朝拜的宗教信徒和敖包,但影响早已示渐微弱。

曾经在蒙古牧民中信奉的萨满教,随着社会的发展也已经渐渐被佛教和其他现代观念所取代,但其崇尚万物有灵的观念在当下牧民的生活里仍能寻到踪迹,比如蒙医正骨、呼麦、祭敖包等活动。

敖包的起源和萨满教息息相关,是祭神的场所。每年六七月,水草丰美之时,牧民们都会举行祭敖包活动。祭祀时,几十里地的牧民或坐着勒勒车,或骑着高头大马,捧着祭品赶去祈神降福。

蒙古族因为把一切万物都看作神灵来崇拜,从而也崇拜山川及土地的其他各部分或掌握这部分的神灵,这种圣地可以分成共同的和个别的两类。这个别的圣地就是所说的敖包。

我们草原上常常可见的大大小小的石堆即为敖包。我们遇到敖包可按习俗顺时针绕包三圈,添加石块祈福。禁忌踏,坐等。

如今,在乌拉特草原上的传统敖包祭祀应当是由祭山神衍生出来的,因为敖包都建在山顶上,同样体现了蒙古民族对山的崇拜。一般蒙古族集居的地方,1个旗要建13个大型敖包,1个最大的在中间,两边各6个小些的,称“十三敖包”,作为可供祭祀的敖包。乌拉特三旗迁来阴山南北草原后也逐步确立了自己的“十三敖包”,但不在一座山上,也不在一个旗域内,而是分布在三旗各地,其中有6个大敖包在乌拉特后旗境内。

而乌拉特草原是祭敖包历史遗存保存较为完整的地区。 蒙古族崇尚的“敖包”,也叫“脑包”、“鄂博”,意为“堆子”,以石块堆积而成,一般都建在山顶或丘陵之上,形状多为圆锥形,高低不等。

  1. 1. ·关于敖包的由来,草原上有许许多多的说法,流传最广的一种说法与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有关。据说,在公元13世纪,铁木真经常与蒙古各部征战。每征服一个部落,他总要在高山或高处堆起土堆,或用石块垒成石堆插上旗帜作为标志,意为征服

  2. 2. ·祭敖包是蒙古民族传统的习俗,是草原民族崇尚自然思想的表现形式之一。锡林郭勒盟是祭敖包历史遗存保存较为完整的地区。一般处于乌拉特中旗等地点。最重要的是,2006年5月20日,由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申报的祭敖包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敖包在牧民的心目中,象征神在其位,世袭传颂。过去内蒙古各盟旗、苏木和寺庙等都有自己公用的敖包,富裕的人家还建有家敖包,每座敖包还有各自的名称。阮葵生《蒙古吉林风土记》云:"垒石象山冢,悬帛以致祷,报赛则植木表,谓之'鄂博',过者无敢犯。"敖包,在蒙古牧人看来是神圣之所在。

  3. 3. ·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对内蒙古草原上的敖包进行为期一年多的专项普查,共调查到3747座敖包。这意味着内蒙古草原上的敖包数量首次有了较为明确的统计数据。此次敖包普查不仅调查到萨满敖包、女性敖包、墓冢敖包等特殊类型敖包,而且发现了书敖包、歌手敖包、摔跤手敖包等新的敖包类型。最终确定了70座知名敖包。

  4. 4. ·其中的额尔敦敖包具有"一日三景"之美。清晨,旭日东升,晴空万里,如茵的草原一望无际。眺望山北,零星的蒙古包镶嵌在绿野中,好似银河点点;弯弯的锡林河沿敖包西北潺潺而过,宛如一条银色的飘带,一直飘向草原腹地。储量丰量的胜利煤田、原油滚滚的阿尔善油矿,巍然屹立、傲视群雄;俯视山南,锡林浩特市高楼林立,鳞次栉比,道路宽阔,人头攒动。敖包山顶部正中方,矗立着大大小小的十三座敖包。日落时,梦幻般的彩霞笼罩着原野,登山北眺,极尽漂亮。身披晚霞的牛羊徐徐而归,牧羊犬撒欢乱奔,组成了一幅完美的草原牧归图。夜幕降临后,天空繁星闪烁,敖包山顶清新凉爽,微风拂面,游人如织。市区华灯初上、流光溢彩。广场上人流不息、叫卖声声,街道上车灯闪闪、如云如虹。草原明珠的夜景,淋漓尽致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美不胜收。

  5. 5. ·蒙古族一向很敬重传统文化 随着时代的变迁不仅没有丢失还把他们丰富并流传下来。 热情好客的蒙古族人民正在以他们特有的文化习俗,民族传统吸引四方宾朋来这里做客,感受草原文化的韵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