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人的生命这个层面讲,量子纠缠并不能决定人是生是死,但是如果更深一层探讨,比如在分子、原子层次,量子纠缠一定会对原子的运动产生影响,而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所以对分子也有影响,而人是由分子构成的,所以归根结底,量子对人体也有影响,顺理成章,量子纠缠对人的生命也有影响。

但是,在讨论量子纠缠与生命的关系时,其实人们更感兴趣的是量子纠缠对人的意识的关系。或者说,人的意识的本质是什么?意识的本质这个问题在分子和原子的水平根本不可能找到答案,所以,答案一定在量子层面,量子纠缠成了解开这个秘密的钥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6年,清华大学副校长、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施一公教授在“未来论坛”年会上发表了题为《生命科学认知的极限》的演讲。施教授说,我问四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你们相信有第六感官吗?很多人会说不相信。第二个问题,有没有可能,两个人会以未知的方式进行交流?你会说也许,不会像第一个问题那样肯定地说不信。第三个问题,量子纠缠是否存在于人类的认知世界里面?存在于大脑里?我相信听了我的讲座,你会觉得很有可能。第四个问题,量子纠缠是不是适用于地球上的物质呢?你一定会说一定适用,因为我们已经证明了。但其实简单讲,这四个问题是完全一样的问题,倒推回去就说明一定有第六感官,只是我们无法感受,所以叫“第六感官”。

为什么是这样?因为我们所理解的物质其实有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宏观的,就是我们可以感知到的,直觉可以看到的东西,比如人是一个物质,房子也是一个物质,天安门、故宫都是物质。第二个层面是微观的,包括眼睛看不到的东西也叫微观,我们可以借助仪器感知到、测量到,从直觉上认为它存在,比如说原子、分子、蛋白,比如说很远的一百亿光年以外的星球。第三个层面,就是超微观的物质。对这一类,我们只能理论推测,用实验验证,但是从来不知道它是什么,包括量子,包括光子。尽管知道粒子可以有自旋和能级、能量,但是我们真的很难通过直觉理解,这就是超微观世界。这三个层面物质的关系是超微观世界决定微观世界,微观世界决定宏观世界。我们人是什么?人就是宏观世界里的一个个体,所以我们的本质一定是由微观世界决定,再由超微观世界决定。施一公说,我毫不怀疑我就是一个薛定谔方程、一个生命形式、一个能量形式,但不知道怎么解这个方程,不知道思维是怎么产生的,仅此而已。我相信,你也应该相信,我们每个人不仅是一堆原子,而且是一堆粒子构成的。"我们人究竟是什么?我们只不过是由一个细胞走过来的,就是受精卵,所有受精卵在35亿年以前,都来自于同一个细胞,同一团物质,一个处于复杂的量子纠缠的体系,就这么简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UCSB)著名的理论和实验物理学家Matthew Fisher就笃信,人的意识、记忆和思维是量子纠缠的,他们已发现神经细胞里面的微管可以形成量子纠缠,并正在进行实验验证。量子纠缠的意思是说,两个纠缠的量子不管相距多远,它们都不是独立事件。当你对一个量子进行测量的时候,另外一个相距很远的量子居然也可以被人知道它的状态,可以被关联地测量,很不可思议。但这样一个简单的现象既然存在于客观世界,我相信它会无处不在,包括存在于我们的人体里。是不是这样呢?当然是这样。量子纠缠怎么样影响我们的生命,其实我们不知道,为什么?因为这不是我们可以用直觉去感受的。并且,已有证据可以推论,有一天我们人类会发现量子纠缠是一个可以进化的现象,它可以保存一百年、一千年、一万年。也就是说,量子纠缠,它在远古的时候就存在了,在进化过程中被保存了下来。

既然如此,既然所有的物质,都有可能有量子纠缠,动物、植物乃至无生命的东西,都概莫能外;而量子纠缠是一种久远存在的现象,并可能在进化的过程中被保存下来了,那么,合理的结论就是:所有的宏观物质都存在意识(当然这种意识千差万别,不在一个层级),而这种意识也是可以延续的。这里,当然首先是人的意识,必然也是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