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循我灵魂之所安恬,做我的成都人

“愿循我灵魂之所安恬,做我的成都人”。流沙河先生,走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愿循我灵魂之所安恬,做我的成都人”。流沙河先生,走好……

2019年11月23日下午3点45分,著名文化学者、诗人、作家流沙河在成都因病去世,享年88岁。

流沙河,本名余勋坦,1931年出生于成都,故乡在金堂城厢镇(今青白江区城厢镇)。中国现代诗人、作家、学者、书法家。主要作品有《流沙河诗集》《故园别》《游踪》《台湾诗人十二家》《隔海谈诗》《台湾中年诗人十二家》《流沙河诗话》《锯齿啮痕录》《庄子现代版》《流沙河随笔》《Y先生语录》《流沙河短文》《流沙河近作》等。诗作《就是那一只蟋蟀》《理想》被中学语文课本收录。

参与创办《星星》诗刊

第一个把余光中诗作介绍到大陆

1950年,流沙河出任《川西农民报》副刊编辑。此后调入四川省文联,任创作员、《四川群众》编辑。1957年1月1日,他提议并参与创办的《星星》诗刊正式建立,这是新中国第一个官办诗刊。而流沙河的好友、最为读者熟知的另一位诗人,余光中,就是在1982年3月的《星星》上正式与读者见面的。流沙河是第一个把他的诗作介绍到大陆来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05年流沙河在机场迎接余光中

1996年,从四川省作协退休后,流沙河过着深居简出的生活,每日读书、写字。2018年,流沙河被媒体评选为“天府成都·十大文化名人”之一。2019年9月20日,流沙河荣获中国作协颁发的“从事文学创作70年荣誉证书”。

成都是永远的家

“我爱成都,爱成都的历史”

除了有两次因客观原因离开成都几年时间,流沙河人生的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成都。因此流沙河也自称“货真价实的成都人”。

1956年,时年25岁的流沙河前往北京,成为中国作家协会文学讲习所的第三期学员。在学期结束后,流沙河得到留在北京工作的机会,但他毫不犹疑就拒绝,选择回到成都工作、生活。“成都是我出生、少年成长的地方。在每个人生命开始的地方,记忆总是最深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吴献供图

我在望江楼下面游过泳,在猛追湾里游过泳,在南门大河里游过泳,终身难忘。而且,成都不光是我生长的地方,还是我上一辈、很多辈生活的地方。我对这里有特殊感情。成都的历史、文化,关于成都的传统诗词,都是我喜欢成都的理由。”

流沙河曾写下《老成都·芙蓉秋梦》一书,回忆自己少年记忆时眼中的成都,在再版序中,流沙河再次梳理了自己与成都血浓于水的情感:“我本旧时代最后一批成都少年郎。我爱成都,爱成都的历史。我有幸生于斯,读于斯,笑于斯,哭于斯,劳役于斯,老于斯……

2016年4月25日,李克强总理夜访成都宽窄巷逛书店,在见山书局买下一册流沙河的《老成都·芙蓉秋梦》。

我只有一个身份——“成都文化人”
坚持为市民讲读经典文化

他厌恶一些常人眼中的尊称。“一个人在自己名片上印上诗人然后还‘著名’,这是自我美化,国际笑话。我不要那些虚荣,我这一辈子经历了那么多,还要那些称呼来干啥?还看不透吗?!我给你说,本人只有一个身份,叫‘成都文化人’那就够了。其他都不要!”

此前,成都评选天府文化地标,流沙河老师力挺杜甫草堂、武侯祠、石室中学、华西坝等地方。他说:“从文翁算起,石室中学到现在已经有两千多年历史了。华西坝,则是清代末年,现代西方文明在四川起步的地方。华西坝当然范围比较广,要找一个比较集中的文化地标,我觉得可以在钟楼、荷花池那一带找一些核心的地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流沙河晚年全身心投入到研读中国传统典籍、说文解字的工作中,出版《解字一百》《字看我一生》《白鱼解字》《正体字回家》《流沙河讲诗经》《流沙河讲古诗十九首》和《字看我一生》等著作,深受欢迎。

近二十多年,他专心研究汉字、人文经典。从诗人到学者,从作家到文人,他说:“劳我一生,博得书虫之名。前面是终点站,下车无遗憾了。”

图源 封面新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 封面新闻

在许多个周六的下午,很多成都市民从四面八方赶往成都图书馆,听流沙河用生动诙谐的成都方言,讲诗经,唐诗。受成都图书馆邀请,每月第一个周六下午,流沙河会讲一堂对市民免费开放的传统经典讲座,至今已经持续了9年。这个讲座如今已经成为成都图书馆的一块金字招牌。

四川省作协主席阿来说,一名好作家,是靠作品说话的。我们每个人的肉体都会走到生命终点,但好的作家,会依靠好的作品获得生命延续,而流沙河就是这样的作家。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 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 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 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 …… ——节选自流沙河《理想》不说再见,流沙河先生!

转自成都青白江、成都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