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个问题,很多人非常好奇,和珅聪明一世,也懂得曲意逢迎,可以说是见风使舵的高手。但为什么没有提前巴结嘉庆,以避免将来失宠,或者是避免将来的悲剧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关于这一点我必须要说,和大人并不比咱们这些吃瓜群众笨,他当然知道巴结嘉庆皇帝,以此来保证后半生的荣华富贵。但奈何和大人上面还有一个更聪明的乾隆皇帝,把和大人向嘉庆皇帝溜须拍马的门路全给封死了。

清朝立国之初,立储制度非常混乱,皇太极和顺治可以说是大家推选出来的,到了康熙时期,满清开始仿效汉族王朝,准备实行嫡长子继承制,但没想到康熙末年出现了九子夺嫡的事情。

雍正继位之后,为了避免皇子们争权夺利的事情再次上演,最终搞出了一个“秘密立储制度”。

所谓秘密立储,就是皇帝不会公开册立太子,而是将立储的谕旨一式两份,一份密封在锦匣内,放在乾清宫“正大光明”的匾后面,另一份则由皇帝亲自保存。等到老皇帝嘎嘣儿以后,由御前大臣将两份诏书同时取出,然后拆封。等大家验证验证无误之后,宣读继承人是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套制度搞出来之后,除了皇帝知道自己选定的太子是谁以外,任何人都不知道太子的人选。这样一来,即便外臣想巴结未来的皇帝,他也不知道该巴结谁。再加上,雍正继位之后为了防止九子夺嫡的故事再次重演,严禁大臣和皇子交往。所以,任何外臣想要巴结太子,那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也因此,在乾隆公布颙琰为皇太子前,和珅压根就不知情,即便是想巴结一下未来的帝国老大,他也不知道该巴结谁。

那有人又问了,乾隆退位后当了三年多的太上皇,颙琰也当了三年多没有实权的皇帝。在这一段时间,为什么和珅还是没有巴结嘉庆?这就要说到乾隆的虚伪以及权谋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众所周知,乾隆25岁登基,到了乾隆四十三年的时候,乾隆已经年近七旬。然而,此时的乾隆没有册立皇后,也因此没有嫡子,此时,天下难免人心浮动。为了稳定人心,乾隆下旨宣称自己做皇帝的时间不会超过六十年,所以,一定会在85岁的时候退位禅让。

昔皇祖御政六十一年,予不敢相比。若邀穹苍眷佑,至乾隆六十年,予寿八十有五,即当传位太子,归政退闲。

乾隆的如意算盘打的好,诏书下达之后,任何人在议论立储之事,那就等于是诅咒自己早死,这样一来可以堵了天下人悠悠众口。再者,从秦始皇开始算起,历史上根本没有几个皇帝可以活到85岁,如果自己能够活到85岁,那也是赚大发了,即便退位也不亏。

但很可惜的是,老天爷给爱新觉罗·弘历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一直让他活蹦乱跳到了85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事儿可恶心了,退位当太上皇吧,倘若失去权力,那自己一定会凄惨度日,毕竟历史上失去权力的太上皇大部分都没有好下场。但不退位吧,当初立下的誓言又在那儿摆着,天下悠悠众口,而且自己还是一国之君,岂能言而无信。

思来想去,乾隆准备玩一个假禅让,那就是退位不让权,不得不说,乾隆这件事办得太虚伪了。

既然是退位不让权,那一定需要扶持一个代理人,一来可以控制朝政,二来可以防止嘉庆夺权。

思来想去,和珅一定是最佳人选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这样,乾隆退位之后,和珅成为了乾隆的代理人,任吏部尚书、户部尚书、刑部尚书、理藩院尚书,同时还兼任内务府总管、翰林院掌院学士、领侍卫内大臣、步军统领等等。另外,为了生命安全,和珅还为乾隆管着太医院和御药房。

到了这一步,朝廷所有的机要部门都在和珅的手里捏着,此时的和珅可谓是骑虎难下呀。倘若此时转头去向嘉庆摇尾乞怜,那一定会被乾隆抛弃,甚至可能会被处死。所以,这时的和珅已经没有退路,只能一条路走到黑,安心的服侍乾隆,充当乾隆掌控朝政的代理人,在各个方面为乾隆压制嘉庆的势力,防止嘉庆夺权。也因此,和珅成为了人们口中的“二皇帝”。

说白了,和珅之所以没有巴结嘉庆,完全是因为乾隆提防嘉庆夺权,而利用和珅充当了打手。而和珅呢,只能选择顺从,因此成为了乾隆压制嘉庆、操控百官的提线木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很可惜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嘉庆恨透乾隆与和珅。等到乾隆死后,嘉庆一定要出这口气,所以和珅瞬间倒台,甚至都没有任何预兆。乾隆死后,和珅立刻就被下狱,之后,嘉庆罗织了一些罪名,仅仅半个月的时间,和珅就被嘉庆处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