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有云:“祸从口出。”故吾人言语不可不慎。孔子观周庙,见有金人,三缄其口,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其意深矣。

——《孔子家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注释: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周庙:周朝始祖后稷的庙堂。

金人:用铜塑造的人像。

三缄其口:嘴上贴了三道封条。

铭:刻在器物上用以记述生平、事功或警戒自己的文字,这里是动词用法,“在 上刻铭”。

慎:小心谨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译文:以言语得罪,在古代历史上并不罕见,其极端表现就是“文字狱”。在日常生活中,因口舌引起的是非争端更是屡见不鲜。古人讲慎言讲“口舌从来是祸端”,讲“祸从口出”,讲“言多必失”,都是对生活经验的总结。从消极的意义来说,这是“明哲保身”的生活态度;从积极的意义来看,慎于言行对于维持人际交往的平和、友好,也是不无益处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缄其口”在今天成为一个成语,意思是说话谨慎,不敢或不愿开口。

注:部分图片来源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