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择一事,传承经典

终一生,坚守匠心

云拂过一池凝绿,浸物润泽,流光晦朔,我们寻不到尽头,溯不回已终。

经典传承流转了千年,倚靠的是它蕴含的那一份沉淀,它永远不会淡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匠心不在荧屏,它在民间,在生活

传统民俗作为民族的历史记忆和生命基因,国人独有的精神财富。2019年11月17日,山东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直属学习中心济南地区19秋新生学子,为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纪念百廿山大,延续民族经典,自发举办以“弘扬传统匠人精神 传承千年民俗文化 ”为主题的济南百花洲民间艺术体验活动,感知中华民族民间艺术的魅力,传承经典,秉承匠心,涵育明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天下第一泉风景区内,曲水亭街东,一碧粼波,两岸拂柳,珍珠泉群之水,经曲折的玉带河,潺潺流入小南湖——百花洲。烟波与客同樽酒,风月全家上采舟。这里是“修旧如故”泉城济南千年历史人文古韵的集中承载地。

运河河畔,拱宸桥旁,小巷尽头,百花洲间济南手工艺活态馆。在这里,同学们亲身体验民俗并感受匠人精神,体验匠艺生命的别样曼妙。工艺展示,手工体验,从“无形”到“有形”,是百花洲对传统文化独特的保护与传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慢 慢 了 解 ,逐 渐 靠 近

从繁忙的城市生活中抽离出来

放下网络、手机和压力

以敬畏引线,用温巧编织

一根细绳在指尖缠绕中将心意寄托

一张剪纸,一把刻刀

变幻的是花花万物,不变的是中华符号

手作的灵魂,描绘世间百态

中国结,剪纸,面塑...不仅是美的形式和精巧结构的展示,更是人文精神与历史记忆的沉淀。

一天的手工体验,同学们兴趣盎然,动手认真,一边惊叹于老师们近乎完美的技艺,一边被她们细致认真的态度感动。

老师们手底穿梭变换,神情朴素如常,坚持所爱,耐心给大家讲授每一个细节,用世间纷繁的折法,专注于最纯粹的手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泰山剪纸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赵英老师祖辈做赁轿铺生意,外祖父是当地有名的巧匠擅长剪纸木雕等传统手工艺,自幼受祖辈影响学习剪纸艺术,浓厚的艺术氛围为其剪纸学习奠定坚实基础。她的作品风格简单质朴,尤擅使用剪刀。她告诉我们手中的这把剪刀已经跟随了她20多年,形影不离。匠心所致,物必有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双双岁月沧桑的手,标刻一丝不苟的执著

几十年坚毅的神情,盛装不急不躁的等待

他们隐藏在各行各业,穿行在市井城间

在快速冰冷的工业时代保持着温度,用身体力行弥补批量生产的粗糙

匠心不是单靠情怀支撑的字眼,它们用眼看的到,用手触的到,用心体会的到,是科技无法取代的初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诗人给予灵魂 ,匠人给予生命

传承的技艺只是一个表象的载体,择一事终一生,一针一线,一笔一划,起于毫末,细微必较的敬业精神才是打动我们,令人肃然起敬的内核。

在一件件成型“半成型”的手工作品中,同学们不仅扩展生活体验,更在揉入传统的点滴中唤醒并延伸了对经典的审美和使命,对民俗的重视更加顺时自然。

传承不是点石成金的技巧,不是拔苗助长的捷径。多少技艺的消失,除了传承人的青黄不接,只因缺少年轻人的欣赏与民众疏离。传统技艺一旦离开人群的视线,就会面临断层与失传的尴尬境地。

作为普通受众,我们无法亲自学习某种技艺确保它的延续,但我们只要投入哪怕一点点的关注,就是为传统民俗的延续积蓄了功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论是已经对汉文化痴迷的发烧友还是过去对传统民俗无所知的小白,在将近一天的行程中同学们早已在不知不觉间被这些传统手工艺深深地吸引。其实我们缺少的只是一侧视角,一个靠近传统和发现传统之美的机会。

历经时间的洗刷,在历史长河中打过无数个滚,如同大浪淘沙最后净剩的璞玉醇金。祖先留下的技艺传承至今,时代在变、形式在变,但蕴藏其中的规矩与原则不变。那些被世道和人心反复打磨过的人格和讲究,才是真正立得住、传得下、守得牢的民族血脉,需要我们用心守护。

择一事,传承经典

终一生,坚守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