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提到墓地时,都感觉这是一个很阴森很沉重的地方。但是在现代的欧美国家和中国的古代,对于墓地的看法却并非如此。

先说欧美,公墓的风格大都是环境轻松、色彩明亮、具有艺术气息。让生者在缅怀逝者时心情愉悦,更能能充分体现人文精神和纪念意义,具有观赏价值和传承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说中国古代,墓地作为丧葬文化中的一部分,而丧葬文化又是一种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是一个民族传统文化的“集大成”。

从远古的抛尸荒野到掩埋尸体再到修茔立碑都是古代社会的一种进步,是古代社会思想的进步。

在古代,修茔立碑的初衷就是为了缅怀先祖,表达对先祖的思念;是人文精神的延续,也是孝道文化的传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缅怀是为了思念逝者的优秀品质和个人传播的精神,具有传承意义。中国古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中国被奉为礼仪之邦——缅怀先祖这一优秀传统起着重要作用。

中国古代社会重视丧葬礼仪,其根本在于“事(侍)死如事(侍)生,事(侍)亡如事(侍)存,孝之至也”,是生前亲情的一种延续,也是对生命的尊重;是为了“追养继孝,民德厚望”,而绝非是纯鬼神信仰之类的迷信。

而墓地作为多数人缅怀先祖的场所、孝道文化的传承之地,更不应该营造出沉痛色彩,而是修建在具有纪念意义有附加价值的福地。

在时间长河中保存下来的陵墓大都是大气磅礴、具有价值的墓地;或是供奉在寺庙里的福位,具有祈福福报和信仰文化的附加价值。而现在国内大多数的公墓却是千篇一律、带有沉痛色彩的埋葬之地;让生者面对时心情沉痛,毫无传统文化中人文精神的延续,也不再是孝道文化的传承,更别说是对生命、对逝者的尊重了,更没有中国古代“追养继孝,民德厚望”的意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寺庙向来有供养福位的传统,寺庙一般选择在地藏殿建地宫福位。而以前普通人是享受不到这种福报的,只有帝王将相、寺院高僧、居士大德才能享受到这样的(祈)福(莲)位。而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寺庙重建扩建等需求,福位供养已经向社会各界广开方便法门。与位于偏远市郊、阴森可怖的公墓不同,福位多位于有历史底蕴的寺庙中,皇陵式建筑内,可供奉列祖灵位,在佛音的庇佑之下成为往生者安息之所。

福位既延续中国“入土为安,入宫为贵”的传统殡葬方式;又遵循儒家、佛家、道家“天人合一,回归自然”的哲学思想。日日有法师诵经超度,时时有香火供奉,梵音环绕不绝于耳。在弘扬了佛教文化同时,也传承了中国千年的孝道文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福位供养环保节地,绿色清洁。和公墓相比,少占用土地,回报了社会,费用也不高,大大减轻了子女的经济负担,真正达到了“逝者安,生者乐”。符合现代社会“厚养薄葬”的葬俗观念,代表了一种先进的殡葬潮流,是对社会非常有益的。不仅节约土地资源,同时还经济环保,顺应国家殡葬改革的大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