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肉身会随着消亡而消失,所以珍惜生命的人都希望认知并了解灵魂,据说是因为那东西可以帮助凡体肉胎的我们走向永恒……

01

量子科学、量子研究、量子命题,随着中国量子卫星的成功升空,将变得深入千家万户,家喻户晓。

然而,“波粒二象性”、“量子纠缠”、“量子叠加”、“量子吸引”、“量子干扰”等特性仍然不为大多数人所知晓,尤其是芸芸众生还朦朦胧胧,对这门学科感觉深不可测,觉得量子的特性充满了诡异与离奇,甚至粒状的量子不遵循牛顿力学,波状的量子不遵循波函数。

这让研究量子话题的物理学家们都满是疑惑,难道量子科学,已超出了人的领域,触及到神的灵魂领域?

众所周知,灵魂就算思想意识与肉身的精神结合,是人类对物质世界的透彻钻研过后,进而升华的精神世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客观来看,灵魂世界,似乎没有能量,也没有质量,更没有数量,或者大小,没有长短,也没有粗细,没有形态也没有形状,甚至没有空间,或者时间。

量子的定义简单而又复杂,似乎不是传统物理学上的最小单位,而是客观上不可分割的独立个体,没有真正的大小,因为大小是人为主动赋予的空间概念。

因此,科学界对“量子”的判断存在歧义。

02

灵魂的“波粒二象性”

“波粒二象性”是量子科学的基本假设,后被无数的光量子实验证实的。

光量子不是直线传播的,比如,爱因斯坦的小窗照亮整个屋子的实验,按照光的直线传播理论,光透过小窗只能照亮直射的一小片,而实验中用完全吸光板放于小窗光线直射的地方,光还是照亮了整个屋子。

光量子实验证明,光是以波状传输的,而观察光量子的时候,它又呈现为颗粒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灵魂世界里,“我”无处不在,又在某处表现为“我”。当我的灵魂表现为“我”的时候,是我和我周围的人的意识聚焦在我身上,我就表现为有形的“颗粒”状态。

当我表现不是我的时候,我的意识焦点聚集到周围人的身上,我的意识就“分身”到了周围人的意识体上,我就表现不是我了,而是一种无的“波”状。

现实人生中,我存在的价值就是周围的人的关注。

当这个关注力越强的时候,我的存在就越有价值,我的能量就越强;当没有人关注我的时候,我就不是我了,我的存在就没有意义了,这也就是人害怕孤独的原因,孤独可以令一个人窒息死亡。

03

灵魂的“量子纠缠”

因为灵魂就是量子,所以灵魂具备量子的突出特性:纠缠。什么叫量子纠缠?就是两个有关系的量子之间,一个量子的改变必然会引起另外一个量子的改变,而且,两者的改变是同时同量发生的。

比如,母女二人,女儿生了个孩子,女儿就变成了妈,而母亲则变成了姥姥。母亲是被动地同时同量地发生了存在状态的改变,这就是量子纠缠。

在灵魂世界里,灵魂与灵魂互相纠缠。比如,我产生一个想法,周围的灵魂都能感应得到并做出相应的反应,同理,周围灵魂的想法,也会引起我的灵魂反应,这个状况的发生是同时同量的。

当我做出一个动作的时候,可能不是我一个人的意识行为,而是受到了周围灵魂意识纠缠的结果,我的意识行为可能是被动的。我在“梦”中深刻体验到了,别的灵魂对我的纠缠,导致我莫名其妙的行动,我自己的灵魂甚至控制不了自己的行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原因?

为什么灵魂会与量子科学纠缠?

为什么总会发生科学难以解释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