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河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举办了一场“卓越生科沙龙”,在这场沙龙上,有这样一位教授,通过援引美洲蓝凤蝶、光明女神闪蝶等昆虫的故事,为在场师生呈现了一场求学索识的精神盛宴,这一场演讲,赢得了全场的好评,他就是河南大学棉花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周树堂教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树堂教授植物保护专业本科毕业之后,就对我国农业领域特别是植物生物逆境和农业昆虫学的研究尤为关注,河南作为我国的农产品产出大省,广袤的耕地受到害虫的极大威胁,在近代就出现过蝗灾,让农民颗粒无收。周树堂希望通过研究害虫灾变的遗传机制,发展绿色防控的理论和方法。带着这样的信念,他选择去海外留学,学习先进科学知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0年,周树堂回国工作,但是这次他是以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引进国外杰出人才(A类)的身份引进到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工作,组建了昆虫发育与生殖基因调控研究团队,在短短的三年时间里,他的研究就取得了重要的进展,研究成果不仅能造福中国农作物种植,还对昆虫学学科的发展有重要推动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了这么好的平台,为什么周树堂教授还选择去河南大学?对于这个疑问,周树堂表示:“河大深厚的文化底蕴,深深地吸引了我;宋纯鹏教授在生物学领域的突出成就和独特的个人魅力,让我下定决心到河大工作”,进入河南大学之后,周树堂开始组建新的团队,购置仪器设备,一切从零开始,手把手带着学生们做实验,2016年临近新年的时候,团队的师生都已回家团圆,周树堂教授没有走,他选择继续坚守在实验室里,独自看护植物—昆虫互作平台,为了确保新学期实验不受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在河南大学的前三年里,拿下了两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其中2016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飞蝗对环境变化生殖适应的内分泌调控机制研究》,这成为当年河南省该领域获批的唯一重点项目,2018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重点项目《群居型飞蝗迁飞的分子调控机制》,他用自己的努力,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自2016年以来,河南大学加大改革创新的力度,真抓实干,学校的发展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周树堂教授参与了河南大学的申报“111”计划,河南大学申报的“作物逆境生物学创新引智基地”成功获批,成为学校国际化办学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树堂教授非常重视团队的建设与人才的培养,学生们好评如潮,在周树堂教授的指导下,实验团队推行了不少创新举措,团队氛围严肃又不失活泼,在指导和批改学生论文的时候,周树堂教授十分严格,不仅亲自指导大家如何撰写,还会逐字逐句的修改,在周树堂严格的指导下,课题组5位青年研究骨干全部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指导的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均获得国家奖学金。

不仅在科研上取得创新突破,在教学上也是一把好手,这样的人才值得去推崇,在今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典上,周树堂受邀参加现场观礼,是中组部邀请的河南省高校三位专家之一,也是河南大学唯一受邀者。得到这样的荣誉,是大家对他工作的肯定,在未来的日子里,周树堂教授会在自己的研究领域里再创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