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博士毕业的人,都是有大毅力的人!”这句话已经记不起是谁说的了,但是在我们身边,都会有这么一两位在学业上表现突出的人,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样一位小伙,他在读博期间,以第一作者发表7篇论文,影响因子都超过了10,以第二作者和共同作者的身份在16篇杂志上发表SCI总影响因子高达230,还获得了2016-2017年度“北京科技大学三好学生”、2017-2018年度“材料学院十佳学术之星”等荣誉称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就是张凯,他的研究生是在北京科技大学生物工程与传感技术研究中心读的,博士转到了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学与工程专业,在导师的指导下,他迅速就完成了角色的转换,开始刻苦学习,时刻以高标准要求自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学习专业核心课程和部分选修课程之余,他选择去图书馆,学习期刊文献资料,积极参加科技、社科等方面的讲座,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在教授的指导下,他广泛的阅读课题相关的国内外期刊文献,认真钻研拟定实验方案,他提到在科研生活中要多动手、多动脑、多交流,只有动手做出来的结果,而没有等出来的结果;要多看文献,捕获最新进展,扩展视野,站在伟人的肩膀上看世界。

在做实验的过程中,碰到难题,他也不畏困难,反复尝试,经过他的努力,在杨洲教授,董海峰教授两位老师指导下以第一作者发表Adv. Funct. Mater(1区), Biomaterials(1区), Anal. Chem(1区), J. Electroanal, Chem(2区). Mater. Chem. Front,以共同作者在ACS Nano, Chem. Sci等发表SCI十余篇。还参与了两位教授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认为做科研最重要的就是要保持好奇心,因为人类的科技的进步就是来源于对自然的好奇,所以,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要时刻对科研工作的细枝末节保持关注,对实验现象耐心细致地观察分析,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新思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自己获得的荣誉,张凯表示:“成功属于过去,面对未知的未来,还是要不断提升自己,全面发展,争取为社会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做一个有益于人民、有益于社会的人!”

推荐会议:

第二届生物质资源化国际会议(The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iomass Resources Reuse)将于2019年12月18日至21日在河南农业大学举行。会议旨在提供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提供有关生物质资源范围内的研究开发、创新和工业化的信息,让专家、学者、官员、投资者可以通过该论坛传播思想,并为可持续的未来而共同努力。ICBRR2019致力于创新卓越,致力于加强合作,将提供机会并吸引相关领域的领导者,对生物质资源的创新和产业化以及再利用产生积极影响。本次会议的报名通道已经开始了,想要参会的小伙伴要抓紧时间报名啦!